新浪新闻客户端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乔标: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内涵,避免泛化、简单化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乔标: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内涵,避免泛化、简单化
2024年06月03日 00:57 光明网

  “新质生产力理论提出后,得到了产业界的高度关注。从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来看,有两种倾向需要引起关注:一个是概念过于泛化,把新质生产力套用到几乎所有领域、所有场景;一个是理解过于简单化,把新质生产力几乎等同于新技术、新产业。”日前,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活动在常州启动。情况介绍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乔标谈了几点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认识与思考。在他看来,混乱的解读,不利于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实质内涵,进而在实践层面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那该如何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乔标表示,作为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底层逻辑的深邃思考,新质生产力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经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提出的新理论。通过学习和研究,他认为有三个关键词深刻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

  第一,特点是创新。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大创新成果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生产力发展带来全新动能。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仅有科学和技术上的创新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快产业创新,把数据这个新生产要素、算力这个新基础能源、人工智能这个新生产工具,对产业发展的赋能效应充分释放出来,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二,关键在质优。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全过程各领域,统筹推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产业体系整体向更高效率、更高附加值、更可持续方向演进升级。

  第三,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要积极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生产方式、生产工具和组织模式的优化升级,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不断催生新产业新动能,实现生产力的跃升。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如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乔标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践中,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第一,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进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着力破解从技术突破到产品制造、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真正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二,锚定数字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两个主攻方向,加快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当今时代,数字化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变量,绿色化代表了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已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第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各类产业健康发展。要尊重各地发展的特殊性、差异性,既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力争做到全国一盘棋;又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引导各地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要素条件,有选择地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各具特色优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记者 刘希尧)

  [ 责编:杨帆 ]

高质量发展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