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五良”融合,激发土地产出潜能——从农业生产变革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蒙古活力

“五良”融合,激发土地产出潜能——从农业生产变革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蒙古活力
2024年06月03日 09:23 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作物新种、秧苗初插,在隆隆机声和忙碌身影中,内蒙古今年的春耕生产增加了很多科技元素,为“北疆粮仓”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内蒙古稳面积、提单产、优服务、强政策,高标准抓紧抓好春耕生产,从“良种、良技、良田、良机、良制”深度融合发力,激发蕴藏在农业生产变革中的新质生产力。

  走进呼伦贝尔市莫旗,连片的大豆田正在播种。在内蒙古农科院和中农种业联合育种基地的试验田里,内蒙古农科院大豆玉米研究所副所长李强正带着团队进行田间试验小区布局以及试验种子单行播种。

  据介绍,近年来,内蒙古农科院大豆团队针对呼伦贝尔市早熟区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育成了蒙科豆9号、蒙科豆13等6个高产、优质、抗逆优良大豆新品种,并进行了配套栽培技术的相关研究,充分发挥品种产量潜力。

  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科技创新是关键一招。内蒙古聚焦具有比较优势的大豆、向日葵、苜蓿等作物,实施育种联合攻关和“揭榜挂帅”工程,在关键技术、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新成效。目前,我区已有9个国家级、2个自治区级制种大县,建设玉米、马铃薯、蔬菜等7个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逐步建立形成政、产、学、研、用结合的种业协同创新体系,增强种业发展活力。

  新品种加速落地、新技术推广应用,“良种+良技”种出增产“科技范儿”。全区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和农牧业发展需要,依托“看禾选种”平台和“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引导广大农牧业经营主体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提高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今年,内蒙古围绕实施“园区建设、技术集成、绿色增效、防灾减灾、特色种植、高产创建”六项工程,全力建设全区600万亩提单产示范区任务,将已集成的27种单产提升技术模式转化为现实产量,整区全力建设北方省区单季吨粮田示范区,力争吨粮田面积达到800万亩左右。

  不同于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地平整、土肥沃、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里藏着新质生产力。

  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平整的高标准农田连片绵延,小型气象站、土壤墒情仪、虫情测报灯等多样的田间物联网设备各司其职,动态向农田智慧平台回传田间的实时数据。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2021年全部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并在园区建设了全区首个高标准农田智控、智管、节效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土左旗农田智慧平台,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耕种、养护、监管提供数字化支撑。

  “你看,打开智慧平台App就能查看农田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强度等土壤墒情指标,还可以远程查看和控制井房用水量、用电量。农田智慧平台还综合监测作物生长情况、叶面表现以及虫情监测等农事过程,根据精确数据结果提供施肥和管控建议。”土左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里的土左旗阿勒坦农牧业公司技术员王宏兵一边操作着手机一边介绍道。

  4月24日,我区印发《关于高质量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通知》,从合理确定补助标准、挖掘增地潜力、保障建设质量等11个方面提出具体支持举措,着力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打通“流转—种植—加工—服务—营销”全链条,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按照计划,到2032年,内蒙古将分区域建设旱地、黑土地、盐碱化耕地、沙化耕地、北方水田、“一户一田”、高效节水灌溉、绿色数字、一二三产融合9类千万亩标准样田,打造全国“大农田”示范样板。

  “良田”夯实稳产根基,“良机”为春耕按下“快进键”。近年来,内蒙古农机装备拥有量持续增长、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升。

  全区各级农牧部门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制定完善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机具配备方案、农机农艺及种养方式集成配套方案,总结形成适合当地的机械化生产模式,树立可学习可推广样板,促进绿色高效、经济可行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普遍应用。

  作为重要的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社会化服务拥有技术与成本优势,让新质生产力融入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良制”。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麻黄套村以党建为引领,组织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建立了玉米、瓜果蔬菜统一生产、购销、生产农机作业全程服务、品牌运营“四位一体”的综合体系,为农民带来更多收益。

  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巴音镇的新世光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管理平台,实现社会化服务供需双方的信息便捷对接和社会上闲散农机具的有效整合,切实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林西县统部镇两间房村依托“三变”改革,由村办合作社采购农机、整合本村农机等方式,为村中8000余亩全部适合机械作业的土地提供低于市场价的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提高土地收益。

  服务更优质,种地更高效。内蒙古在全区5个旗县、20个乡镇、100个村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集中连片示范行动,集成应用先进技术装备,集中连片推进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方式,推动服务形式由耕种防收产中服务向产前、产后拓展延伸,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激发土地产出潜能。

  2023年,内蒙古以粮食产量791.6亿斤迎来“二十连丰”。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粮食产量稳居全国第六。“名特优新”农畜产品总数居全国第一,“内蒙古味道”香飘万里。

  生产效率提高,能耗物耗降低,资源配置优化……放眼望去,田野上、阡陌间,多种高科技设备、智能化农业机具纷纷“上岗”,新品种、新农技大显身手,农业与新质生产力的碰撞,正成为田野里新的风景。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韩雪茹)

  编辑:贾小燕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