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江源观察 | 让非遗之花绽放时代芳华

江源观察 | 让非遗之花绽放时代芳华
2024年06月04日 06:52 青海日报

  精美绝伦的皮绣、唐卡、手工艺品……在第六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来自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的特色手工艺品引人驻足。这些作品,不仅凝聚了艺术家的心血和智慧,更是青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体现了青海工艺美术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风格。

  非遗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价值。青海地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错地带,曾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必经之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广袤的江源大地上,民族众多、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创造了如青海藏族黑牛毛帐篷制作技艺、海西民间青盐药用技艺、汗青格勒等诸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民间走来,向远方而去。经过无数非遗传承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在黄河沿岸、河湟谷地、祁连山下……到处遍布非遗踪迹,盛开着非遗之花。

  让非遗之花常开不凋谢,在于做到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需要积极培养传承人,才能让非遗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同仁刻版印刷技艺对研究藏族历史、宗教、文化、科学技术等文明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为第六代刻版印刷技艺传承人,夏吾李加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为此,他在技艺上苦下功夫,持之以恒培养37名学生加入到刻版印刷技艺行列中来。“传统藏绣的针脚碎得很,绣起来费劲,但图案立体感强,保存久了颜色也不会褪,这就是最原始、最古老的绣法。”多杰措自幼跟随母亲潜心学习藏族传统手工技术,是贵南藏绣传承人。正是因为有她这样的民间藏绣艺人,才使得藏绣成了我国少数民族刺绣中最具有影响力的艺术之一。

  需要依托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非遗项目,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使非遗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那达慕充满生机而活态地传承着蒙古族生态、信仰、竞技、饮食和游牧文化,是青海大地上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也是一个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那达慕大会举办的一系列包括开幕式、搏克、赛马、传统射箭、非遗展、摄影展等丰富的活动内容,正在助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无独有偶,在黄南藏族自治州的一些传统村落里,“家家有画师、户户画唐卡”,文化产业欣欣向荣,实现了文化富民与文化遗产保护双赢。

  需要守正创新,融入现代生活,赓续涵养文明价值、凝聚民族精神。走进果洛藏族自治州谢格太创办的黑陶旅游产品开发公司的阴干仓室,大到雕龙、刻纹、镶金裹银的藏饰工艺品,小到茶盏、梳子等旅游纪念品,上百件制品等待阴干后烧制。2018年,传统的黑陶藏饰陶器生产开始向工艺品领域转型,雕花塑像、镶金塑银,黑陶焕发出新的光彩,以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的身份亮相,通过网络线上销售和线下文旅推进,800余件黑陶制品销售一空。

  让非遗焕发出强大生命力,需要以初心来守护、以匠心来传承、以敬畏心来开发利用。对此,我们应当积极主动赓续历史文脉,在懂文化、爱文化、强文化中提升青海文化软实力,在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中持续做好热贡艺术、花儿、青绣、藏毯等非遗项目保护传承,让青海非遗传下去、深扎根、结硕果。

青海省非遗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