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记者走基层|把故宫角楼“搬”回家

记者走基层|把故宫角楼“搬”回家
2024年06月04日 07:57 河北新闻网官方

  流光溢彩的瓦片、重叠复杂的斗拱、雕琢精致的门窗……一提起北京故宫,这些精美的画面就会浮现在我们脑海中。造型别致、结构精巧的故宫角楼,更是中国古建筑的经典之作。

5月30日,李根勇(左)为前来参观的业内同行介绍故宫角楼模型。 河北日报记者 刘 杰摄5月30日,李根勇(左)为前来参观的业内同行介绍故宫角楼模型。 河北日报记者 刘 杰摄

  当摄影爱好者们争相在最佳角度将故宫角楼定格在照片中时,廊坊市大城县艺缘木艺工作室负责人李根勇却用5年时间,用10万余块微型榫卯部件,全景“复刻”了一座故宫角楼。

  “这座故宫角楼模型的用材是大红酸枝木和小叶珍珠黄杨木,高1.8米,最大直径2.1米,按照1∶10的比例纯手工制作而成。”5月30日上午,面对前来参观的业内同行,44岁的李根勇自豪地介绍,从2019年4月画出图纸,到今年4月15日模型制作完成,整整用了5年时间。

  记者看到,这座缩小版的故宫角楼三层重檐旋跃而上,每一扇小门轻推即开,窗棂栏杆细节分毫毕现,楼顶脊兽被漆成金黄,光彩夺目。用手指轻抚,角楼的台阶平整光滑,门窗雕花凹凸起伏,每一处都尽显匠心。

  李根勇是衡水市武邑县人,6岁接触木艺,18岁外出打拼,如今在大城有了自己的独立工作室。十几年前,他为天津客户设计建造了一座仿古的六角亭,开始接触古建筑,结果越钻研越痴迷。

  “故宫角楼由一个三重檐的四角攒尖亭、四个重檐歇山屋顶类建筑、两个单檐歇山屋顶叠加而成,形成了独特巧妙的复杂结构,素有古代建筑美学高地之称。”李根勇告诉记者,2013年,他在故宫看到角楼后,就想着把它“搬”回家。

  虽然从事红木家具制造行业多年,但李根勇用榫卯工艺制作角楼的过程一点也不轻松。为了画出尺寸精准的图纸,除了翻阅相关古建筑文献资料,他还多次到故宫考察,直到2019年才绘出一份全套图纸。

  “凸为榫,凹是卯,在一转一合间,就能连接得天衣无缝。”李根勇介绍,榫卯工艺需要部件之间的精准契合,对构件精密度要求特别高,误差要控制在0.2毫米以内。除了榫卯,他还运用了雕刻、打磨、烫蜡、镶嵌等10多种工艺,全部手工操作。

  “整座角楼有3重屋檐、4座抱厦、10面山花、16个窝角、28个翼角、76条脊、220组斗拱、234个神兽仙人……”李根勇介绍,单说斗拱,这座角楼就有220组,每组斗拱由翘、昂、槽升子、三才升等40多个部件组成。整座角楼的10万余块部件需要一点点搭建,过程十分复杂,比如门窗上的每一块部件都能拆卸,比如立柱巧妙布置于各个转角,与梁枋均为榫卯连接……

  这座故宫角楼模型刚一完成,就先后被北京、山东及河北等地的6家展馆预约展览。“我希望通过展览让更多人喜爱中国的古建筑文化。”李根勇说,他会坚持传承和创新,将榫卯工艺更多运用到自己承建的项目之中,把中国古建筑的独特技艺和极致匠心传递下去。(河北日报记者 刘 杰

河北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