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海外网评:别让保护主义扭曲中欧合作共赢格局

海外网评:别让保护主义扭曲中欧合作共赢格局
2024年06月05日 17:19 海外网

4月29日,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现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4月29日,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现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针对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日前就中欧贸易发表的有关表态,6月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欧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保护主义没有前途,开放合作才是正道。经历多年发展,中欧经贸合作早已形成合作互补、互利共赢的格局,这一格局不应被保护主义所扭曲。

  在中欧经贸问题上,欧洲近期持续释放积极信号。博雷利6月2日在接受新加坡媒体访问时表示,对华“脱钩”非常困难,希望继续保持互利互惠的关系,但必须公平平衡。欧洲不会跟随美国对华征收关税,贸易战必须避免。他的这番表态,与近期欧洲高级官员就欧中贸易和关税问题的表态相一致。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5月24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分裂只会产生输家。欧盟成员国绝不能从整体上弱化自由和公平的全球贸易,因为“贸易战只有输家”。法国经济、财政及工业、数字主权部长勒梅尔当天也强调,中国是“法国的经济伙伴”,要避免任何形式的贸易战,“我们绝对要避免任何形式的贸易战,因为贸易战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不符合欧洲的利益,也不符合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利益。”欧洲媒体注意到,就连此前在贸易问题上一贯强硬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期态度也有所变化,强调“必须要避免一场贸易战”。这些都表明,欧洲领导人已经意识到,在当前这个全球经济脆弱复苏的时刻,挑起对华贸易战并不真正符合欧盟的利益。

  中欧经贸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数据显示,中国与欧盟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平均每分钟贸易往来近150万美元。中欧双向投资存量已超过2500亿美元,双方企业还在继续加码投资对方市场。比如,比亚迪2023年12月宣布在匈牙利建设一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奇瑞今年4月也宣布在西班牙投资设厂。此外,上汽集团和东风公司也宣布将在欧洲建厂。这些投资,不仅将会给欧洲带来资金、产能,还能为当地贡献宝贵的就业岗位。打击中欧汽车产业链合作,对双方都会带来严重的损失。

  中国欧盟商会前主席伍德克今年4月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就表示,一些大型外国企业“强烈希望”扩大在中国的投入,因为这些企业不仅把中国视作销售对象,还希望从中国的创新和工程技术中受益。今年1月24日,中国德国商会发布的《2023/24年度德企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九成的受访德国企业仍计划留在中国,还有过半受访德企计划未来两年增加在华投资。可以说,这种“双向奔赴”,正是中欧经贸互利共赢的真实写照。

  保护主义不会为欧洲带来全球竞争力。一些人鼓吹欧洲需要在新能源车等领域对华采取贸易措施的借口,就是所谓的“保护欧洲产业”“提升欧洲产业竞争力”。然而,这些借口连欧洲企业都听不下去。自欧盟委员会2023年10月提出相关反补贴调查措施以来,德国车企就多次表达反对。宝马集团董事长奥利弗·齐普策日前在该公司慕尼黑总部公布季度数据时表示,宝马认为“我们的行业不需要保护”,并称如果实施关税措施,将很容易危及宝马在全球建立的行业优势。大众汽车品牌首席执行官托马斯·舍费尔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潜在的关税措施很可能引发“某种报复措施”。

  此外,围绕新能源车领域的关税乃至可能引发的贸易战,也可能会对欧洲目前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领先地位造成损害。德国智库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5月31日发布的报告称,尽管关税措施可能会令欧洲减少约12.5万辆中国产新能源车的进口,但“欧洲车企未必能够填补这一缺口”,这将使欧洲消费者面临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的问题,并可能阻碍欧盟实现净零排放、绿色发展的努力,因为欧盟要实现停用燃油车,必须让收入更低的群体能负担得起新能源车。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近日在西班牙访问时就表示,中欧之间既有竞争,更有合作,在良性竞争中扩大合作、实现共赢,这才是正确的相处之道。

  中欧之间已经形成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相互交融、深度互嵌的格局。希望欧方恪守坚持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的承诺,同中方共同维护中欧经贸合作大局。(聂舒翼)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聂舒翼、栾雨石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