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一个盼了65年的拥抱

一个盼了65年的拥抱
2024年06月06日 10:11 新浪新闻

  王军找到了亲生母亲蒋凤华。

  王军养父母王忠厚、冯淑琴与王军的儿子合影。王军养父母王忠厚、冯淑琴与王军的儿子合影。

  65年前,为了“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承诺,内蒙古人民用超越地域和血缘的大爱,悉心养育了三千“国家的孩子”,如今他们老有所养,儿孙满堂,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如果说,是草原和草原人民赋予了他们第二次生命,那么他们也把一生奉献给了热爱的草原和草原上的人民。

  “感谢内蒙古大草原,感谢草原上的人们,感谢我的爸妈……”这是在内蒙古通辽市生活了65年的王军,在找到亲生母亲时一遍遍念叨的一句话。

  王军与亲生母亲及兄弟姐妹家族合影。  王军与亲生母亲及兄弟姐妹家族合影。

  迟来65载的一声“妈!”

  一场相距几千公里的跨省重逢,在2024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终于迎来了团圆。

  2024年1月28日,对于王军和他的妈妈蒋凤华来说永生难忘。

  这一天,江苏省宜兴市丁庄村鞭炮声声,锣鼓阵阵,热情的乡亲从十里八乡赶来相迎,远远就看见“欢迎内蒙古国家孩子王军回家”的横幅,整个村庄沸腾着、激动着。

  这一天,65岁的王军知道自己原来的名字是:董建超。见到亲生母亲的那一刻,他从轮椅上用尽全身力气站起来与母亲相拥,沙哑的一声“妈!”叫湿了在场所有人的眼眶。

  这一天,93岁的蒋凤华喜泪交加,一声:“儿啊,我想你!”便是泪如雨下,“60多年了,我一直盼着,一直寻找着你,没想到在我活着的时候还能见到你。”她紧紧拉着儿子的手,抚摸儿子的脸,拍着儿子的肩……目光始终在儿子身上移不开。遗憾的是王军的亲生父亲在3年前去世,老人家临终前一直惦记着这个不知道身在何方的儿子。

  这一天,兄弟姐妹纷纷上前与王军拥抱,欢迎他回家,旁边的志愿者一一介绍“这是大哥”“这是二哥”“这是妹妹”......他们抱着抱着就哭了,不停地为对方抹着眼泪,嘴里说着“不哭了”。

  为庆祝王军归来,居住在不同城市的兄弟姐妹提前携家人赶来,早早地把老屋打扫干净,准备好了团圆饭。当一家人围坐桌前,蒋凤华把寓意团圆的汤圆轻轻地喂到王军口中,像对待一个刚会吃饭的孩子,细心地为他擦拭着嘴角,王军也用他颤抖的手将一个汤圆缓缓地送到妈妈口中,母子对望,虽然眼含热泪,但此时的笑容是甜的。

  相隔65载,乡音不同,但血脉亲情割不断,想要说的话太多,想要了解得更多……可几十年的话却不知从哪说起。在见到王军前,蒋凤华最想对儿子说的话是:“儿啊,不要怪我,不是我不想要你,当时家里有4个孩子,实在养不活,最小的留下来就要饿死,当时实在没办法,送你去上海是想让你能活下来......”但是在见到王军后,老人重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却是:“感谢党和政府!感谢那么多帮助我们的人!谢谢孩子的养父母......”

  在场的人们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这感人的一幕,他们说要把这种爱的能量传递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千里是一家。

 1960年,哲里木盟赴上海接运组工作人员。 1960年,哲里木盟赴上海接运组工作人员。

  “美丽草原永远是我的家”

  “没有他们,就没有我。”提起养父母王军眼泛泪光,有着无限的深情和感激。

  1960年,王军被送到上海时只有六七个月大,当年的8月,王军被送到内蒙古通辽,成为了从上海、江苏等地被送到内蒙古自治区的3000多名“孤儿”之一,他们到了当地之后都被称作“国家孩子”。

  当时的哲里木盟医院共接收了60名“国家孩子”,身体健壮的孩子都被领养,只有几个特别虚弱的孩子留在医院看护,王军是20个男孩里最小的一个,也是最虚弱的一个。

  这年9月,通辽百货公司32岁的女职工冯淑琴,来到了在该院设立的“上海孤儿服务站”,一眼便看到了一个瘦得皮包骨、身上满是黑斑、眼睛通红的男孩,9个月大了还坐不起来,哭声有气无力,冯淑琴心疼不已,连忙把这个孩子抱在怀里,没想到孩子马上停止了哭声。工作人员劝冯淑琴“这个孩子身体不好,你抱一个身体好点的吧”。可是当冯淑琴把孩子放下他就哭,抱起就不哭。可能这就是注定的母子缘分,冯淑琴看着可怜的孩子眼巴巴地盯着自己,她当即决定领养他。从此这个孩子有了疼爱自己的父母,有了自己的名字——王军。

  在那个都不富裕的年代,王军的养父母在生活上倾其所有细心照料着他。在通辽度过的第一个深秋和寒冬,他一直都被养母抱在怀里温暖着。“我妈把他裹在怀里,让他贴在她的肚皮上,用她的身体给他取暖。”王军妻子说,冯淑琴跟她讲过养大王军的艰难。在王军的记忆中,他始终吃的是家中最好的,“他们喝稀的,让我吃干的;他们吃咸菜,给我吃炖肉”。经过父母的精心喂养,王军日渐活泼健康起来。

  王军7岁那年,因意外骨折,为了保住他的腿,养父母借钱背着他去天津手术,没日没夜地看护着他。王军每每看到腿上手术留下的疤痕,都会打开父母爱他的记忆闸门,“从小到大他们怕我冻着、热着、饿着,疼我如命,教我做人,我这辈子是幸运的。如今又能找到亲生母亲,老天待我不薄。”王军和妻子对养父母有说不完的感激,对如今的生活也感到很满足。

  在王军上中学的时候得知自己是抱养的孩子,于是他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为什么被抛弃?”养父母非常理解他的心情,数次到上海帮助王军寻亲,但由于线索太少,始终没能找到。王军也慢慢长大成人,有了工作,结了婚,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养父母又把对王军的爱延续到王军的孩子身上,直到孩子考上大学,才知道自己的奶奶不是亲的,“当时我奶奶告诉我,我的爸爸是他们抱回来的孩子,我难以接受,因为在我心里他们就是我的亲爷爷亲奶奶,我从小就是他们带大的。”王军的儿子王一丁说,“就连我的名字都是爷爷给我起的。”

  “他们对我恩重如山,使我刻骨铭心……”如今王军因为脑出血行动不便、表达不清,但是养父母去世的时间他都清晰记得,他说:“虽然我爸妈去世十来年了,但他们把善良、吃苦、勤劳的品德传承给了我,让我终生难忘,成家之后我一直和二老生活在一起,直到给他们养老送终。”

  王军妻子说:“王军遇上养父母是上天对他的恩赐。王军在成长生活中并不孤单,从小到大左邻右舍和亲戚朋友都照顾他,工作以后他勤劳肯干,领导同事们也都对他好......”

  在找到亲生母亲之后,王军哽咽地说:“我这一生在党和国家的关爱下一生,我感谢内蒙古大草原,感谢草原上的人们,感谢我的爸妈,美丽草原永远是我的家.....”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郭洪申

  通辽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郭晓玲

  编辑:韩伟丽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