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返璞归真,大道至简,让傣陶成为真正有信仰的陶

返璞归真,大道至简,让傣陶成为真正有信仰的陶
2024年06月06日 15:42 中国网

  

  德宏傣族传统制陶技艺赋能陶业发展新韵味!

  她叫和晓琴,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她从小深受民族陶艺的熏陶,耳濡目染,在大学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参与了非遗德宏傣族传统制陶技艺传承实践活动,并对傣族传统制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师承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傣族传统制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叶板、岳孟团两位老人。

  德宏傣族传统制陶技艺源远流长,与傣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紧密相连,是云南省乃至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对陶器的需求,过去的傣族人民几乎家家都会做陶器。从厨房中的盐罐到客厅里的茶罐茶杯,再到院子里的种花的花盆,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都有陶器的影子。用陶锅煮饭、煮菜,易熟且味道香醇,用陶锅煎药能保持最佳药性,用陶罐煮茶,清香回味,用陶罐盛水,清凉透体,长久不变味。随着社会的进步,造价便宜且耐用的金属和塑料器具逐步进入傣族家庭,陶器开始慢慢淡出傣族的日常生活。除了少量用于建筑物屋脊的装饰品外,在其他场合已不大容易看得到传统的傣族陶器。没有了市场需求,傣族手工制陶逐渐萧条,制陶艺人也逐年减少,原始的傣族制陶术呈现即将消亡的状态,亟待拯救和保护。目前在芒市轩岗乡芒项村仅存两位老人掌握着傣族传统制陶技艺,制陶技艺面临着失传。她深深的觉得这门手艺不应该消失,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她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傣陶文化,在不断的学习中,她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组建傣陶新韵创新创业团队。她的理念是将德宏傣陶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光彩,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注入新活力,为芒市芒项村振兴助力。

  怀着对傣陶文化的深厚情感,她带领团队致力于扎根服务民族古老乡村,传承创新非遗傣族土陶。她深入傣族村寨,走进陶匠家中,为传承傣陶工艺和文化贡献力量。

  她带领项目团队经过1年多的实地走访,走访调研了芒项村等20个村庄,访问学习了15位傣陶匠人,获取一手资料,同时反复开展方案探讨,确定以下思路:

  坚持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立足非遗的文化内核,坚持非遗的文化底色,避免过度商业化对非遗传承的损害,让非遗在与旅游的融合中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新时代“非遗+旅游”模式正助力非遗“活”起来、旅游“热”起来、文化“火”起来。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大众对非遗旅游的热情。

  将非遗的保护、传承、弘扬与全域旅游发展对接,让传承人、村民、居民成为旅游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

  因地制宜推建设,深入探索创新性发展的道路。

  将非遗旅游与乡村振兴、城市空间改造、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建设结合起来,推动非遗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道路。

  通过调研学习,在傣陶保留其原生态样式的基础上她对傣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将陶罐巧妙地转变为不同的样式,这是一种极具创意与巧思的变革,丰富了产品样式和拓展了产品的应用场景。傣陶在原料上进行了创新的探索,加入了一些化学元素,不仅丰富了傣陶的色彩和质感,更赋予了其独特的性能。

  基于此,傣陶新韵创新创业团队创立了“亿禾品牌”,致力于深入挖掘傣陶文化内涵,打造具有特色的傣陶品牌。从提升工艺品质、丰富文化内涵、优化使用体验、提高知名度等方面着手打造傣陶产业平台。

  返璞归真,大道至简。

  于文脉与匠心交织的土地中,贡献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智慧,演绎火与土的艺术传奇,让傣陶成为真正有信仰的陶,!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