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汲取端午文化养分,凝聚奋进的磅礴力量

汲取端午文化养分,凝聚奋进的磅礴力量
2024年06月06日 16:03 三峡宜昌网

  悠悠艾草香,片片粽叶长。又见一年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包、挂艾草……这些端午习俗寄托着国人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同时也饱含着家国情怀与民俗趣味。

  宜昌作为“中华诗祖”屈原的故乡,端午传承历史悠久,端午习俗别具特色,端午情结深厚浓郁。每逢端午佳节,赛龙舟、包粽子、办诗会已经成为宜昌的传统,也是中华大地一道独有的风景。千百年来,屈乡儿女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传统端午习俗巧妙结合,赋予端午浓郁的家国情怀和瑰丽的诗意色彩。屈原不仅是宜昌永恒的文化地标,还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坐标。在艾粽飘香的同时,我们应该传承热爱家国、上下求索、清正廉洁的精神,从中汲取文化养分,凝聚奋进的磅礴力量。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当屈原先后目睹十五万楚国将士血洒疆场,还在流放中的他便向苍天神明发出不甘怒吼。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情感积淀,已成为流淌在人们血液里的精神基因。作为屈原故里,宜昌今年接续举办端午文化节系列活动,邀请台湾屈氏后裔、台湾青年和侨商代表来秭归参加端午文化活动,在秭归共同品味一席“秭”滋有味的文化大餐。通过文化交流活动让海峡两岸屈氏后裔相聚一堂,共话端午、共祭屈原、共叙乡情,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他上叩天阍,却遭到冷遇;又下求佚女以通天帝,也终无所遇。最终他决心“从彭咸之所居”,用死来殉其“美政”理想。如今,纪念屈原就是为了寻找古人精神与当下需求的连接点,以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路径。近年来,宜昌将“求索”精神深深融入城市文化血脉,无论是推动全市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还是让200多公里长江岸线实现“化工锈带”到“生态绿带”蜕变,或是推进《楚辞大典》编纂重大文化工程,举办城市品牌推广周等系列宣传活动。宜昌始终以“求索”精神为指引,全力打造屈原文化“一标三地”,致力于让屈原文化成为宜昌亮丽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品牌,从而为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无论是挂艾草、佩香囊用来辟秽祛邪,还是与家人一同分享青粽,廉洁是端午节不可分割的文化内涵之一。各地各部门应当以端午佳节为契机,把清廉文化融入其中,持续加强警示教育,用好身边人身边事这本“活教材”,用活当地红色资源、红色基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学纪、准确知纪、心中明纪、严格守纪。此外,还可以借助清廉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清廉文化在一个个小家落地生根,做到“以廉治家、倡廉齐家、清廉传家”,以“小家育廉”带动社会风气持续向上向善。

  一片粽叶,裹入缕缕情思;一把艾草,插上憧憬期望。让我们从端午佳节洞看历史,赋予端午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从而在古今对接中增强文化自信,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文化力量。

  文字:宜都市高坝洲镇陈家岗村 李文俊

  漫画:宜都市残疾人艺术协会 卞丽丹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屈原宜昌市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