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有形有感“筑基” 润物无声育人——二师华山中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观察

有形有感“筑基” 润物无声育人——二师华山中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观察
2024年06月06日 21:00 兵团日报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敏 张贝

  屏息凝神、辗转起落,在二师华山中学武术社团课上,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武术,体验传统体育带来的快乐。

  提笔蘸墨、凝神落笔,走进华山中学书法教室,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20多位学生正在认真临帖。

  ……

  有形有感“筑基”,润物无声育人。

  近年来,华山中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

  在“活用教材”中培根铸魂

  “在我看来,钟薛高卖红薯还债这样‘不跑、不赖、不怂’的行为,正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底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中学生,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当讲诚信,做一名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5月28日,华山中学八年级2班学生何科锐正在进行思政课前的“新闻播报”。

  何科锐告诉记者,同学们非常喜欢他搜集新闻信息并分享的思政课形式,每次整理的内容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自己很有成就感,还能锻炼识别正确内容、分析重点新闻的能力。

  华山中学思政课教师王惠介绍说,在华山中学,八年级学生每节思政课都设置课前“新闻播报”环节,学生们分组后,通过收集国际、国内及身边的新闻,再以“视频+PPT+口头播报”的形式进行分享,最后进行简洁评论。

  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在华山中学思政课、历史课、语文课、地理课等教学中,都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其中。语文课上讲清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带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魅力;思政课上讲清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公民的权利义务,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地理课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经济的互补性和依存度,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一堂课中,能从三个角度全面了解新疆的历史文化,有趣又新奇!”这是今年4月的一天,华山中学积极探索尝试“大思政课”建设,开展“一课多师”教学实践后学生们的反馈。

  为了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华山中学积极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构建“大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在思政课堂上开展“双师同台”“师生同台”“一课多师”等教学方式。

  同时,华山中学积极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把思政课从教室拓展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让学生走出校园小教室,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身临其境学党史,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让思政课真正走进心里,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

  在“文化浸润”中育人

  “大漠戈壁、长河落日、巍峨的天山、成群的牛羊……”5月30日,在华山中学版画教学工作室,记者看到大美新疆、繁荣兵团的风景呈现在一幅幅版画上。这些版画水墨浸润、设色雅丽,版画的独特韵味与中国传统绘画一脉相承,新疆独特的风貌元素糅合其中,形象鲜活逼真,这些作品出自十来岁的孩子之手,令人叹为观止。

  “爱国爱家的教育,不能课堂上说说,一定要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家乡,看到家乡的美,才能让他们进一步爱家乡。”华山中学美术教师张任远说,把本土文化融入版画课程中,讲好新疆故事、兵团故事,是最好的方式。

  汉字承载着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在华山中学书法社团,丝丝墨香沁人心脾,同学们全神贯注、凝神屏息,蘸好笔墨,悬腕挥毫,有的舒展开阔,雄健有力;有的笔锋遒劲,隽秀挺拔,尽显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和汉字的艺术魅力。

  “在书法练习中学习汉字的故事、感受汉字的美,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还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热爱汉字、热衷写字,让文化自信根植于孩子内心深处。”华山中学书法教师雷哲说。

  一直以来,华山中学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社团课程有机结合,在校级社团、年级社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书法、篆刻、古筝、武术等丰富的社团课程,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们身上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有裨益。”华山中学党委书记邱成国介绍,华山中学着力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融入生活实践,在润物无声中让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走进青少年内心,引导青少年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勇担民族复兴使命。

  在研学交流中增强自信

  “卧倒!低姿匍匐前进!”随着一声令下,全副武装的“战士们”毫不犹豫地钻入布满铁丝网的砂石地。膝盖淤青、手臂擦伤,依然阻挡不了他们的训练热情。这是华山中学八年级国防教育研学课程的训练场景。

  高空索降、穿越铁丝网、30公里负重野外拉练……在为期一周的全封闭式国防教育研学课中,全体师生同吃同住同训练。骄阳无惧,百炼成钢,学生们在亲身参与中锤炼不怕苦、不怕累,守纪律、讲团结的品格,在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邱成国说,华山中学国防课程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及活动全过程,将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课程建设理念落到实处。

  华山中学还精心开设了“爱家”研学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他们走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走出新疆,去往祖国的各个地方。

  一到二年级的研学课程以“爱家乡”为设计初衷,聚焦“健全人格”这一核心素养的培育;三到六年级的研学课程聚焦“政治认同”和“责任意识”两大核心素养,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七年级的研学课程以“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为主题,引导学生重走“建党伟业”路线,并在此过程中领悟伟大的建党精神和民族精神,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决心和信心。

  在橘子洲、毛泽东故居、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同学们聆听先辈故事,探访红色足迹,爱党、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在乔尔玛烈士陵园、小白杨哨所……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精神洗礼,崇敬、敬仰之情激荡胸中;在水乡乌镇、鲁迅故居、拙政园、夫子庙……通过游诗画江南,体会泱泱华夏的风土文化……

  走出校园,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科普基地……“行走的课堂”让广大青少年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中增强“五个认同”。

  “通过这些研学活动,孩子们能够学习到课本之外的丰富知识,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更加自信阳光,在学习上也表现得特别积极主动。”邱成国说,育苗先育根、育人先育心,华山中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筑牢青少年信仰之基、思想之基、情感之基、文化之基和行为之基,为每一个孩子塑造挺拔的灵魂,让青少年成长为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材。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