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麦香浓“豫”丨一路向北的“Z世代”追“丰”人

麦香浓“豫”丨一路向北的“Z世代”追“丰”人
2024年06月07日 14:00 大河网

  大河网讯 微风拂过田间,层层麦浪翻滚。仲夏时节的中原大地进入了一年中忙碌的麦收时刻,轰鸣的收割机往返穿梭,在田野上随处可见。

  “请假回家收麦啦!”“俺家麦子熟了。”进入“三夏”时间以来,不少“90后”“00后”在抖音用河南话喊话网友回家收麦,不少年轻人开始拿过接力棒,成为“Z世代”的追“丰”人,一路向北,追逐着麦浪,也追逐着丰收和希望。

  讲麦收故事的自媒体

  这位“00后”是一路向北的“女机手”

  “大家好,我是杜梦园,我和爸爸刚刚结束在开封收割作业,接下来准备去新乡。”说话的人是一名在抖音平台拥有近十万粉丝的“00后”女机手。在杜梦园6月4日发布的视频中,她头戴遮阳帽,熟练地驾驶着小麦收割机,从容地调整拨禾轮高度、脱粒滚筒转速,利落地拨着操纵杆。父亲杜永江在麦田外手拿对讲机,时不时通过无线电在联合收割机前进方向与速度上给她指引协助。

杜梦园驾驶收割机杜梦园驾驶收割机

  进入麦收时间以来,杜梦园在抖音平台更新着自己和爸爸跨区麦收路线和感受,与关心老家河南的朋友互动,收获了很多鼓励和支持。

  “最近都是清晨五点左右起来,之后联系对接农户。经常收完麦都夜里11点多了。”记者了解到,父女俩来自平顶山市鲁山县马楼乡关庙杜村,23岁的杜梦园从大学起便跟着小麦机收经验丰富的父亲“走南闯北”,耳濡目染下已非常熟悉收割机的性能与操作。今年4月1日还顺利通过考试,成了一名持证“女机手”。

杜梦园和爸爸一起修理农机杜梦园和爸爸一起修理农机

  “驾驶联合收割机很有意思,麦收中要与各种人交流沟通,很锻炼人。我也会拆装农机,遇到机器小毛病自己动手就可以解决。”谈到麦收期间驾驶与维修技巧,杜梦园娓娓道来,她也发现,从事联合收割机驾驶的“00”后很少,女性驾驶员更少,周围驾驶员都是“叔叔辈儿”。

  于是,杜梦园通过自媒体平台,把本村和邻近村约10台收割机组织起来,组团收麦。“抖音上留言联系收麦的人很多”,说着,她让记者看了手机上的联系信息,“你看这个奶奶,给她收完麦子后一直拉着手感谢我。总能想起一句话,小时候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长大后就要承担责任。”

杜梦园驾驶农机在收麦子杜梦园驾驶农机在收麦子

  “不是只有大城市需要年轻人,农村同样需要年轻人。小时候是爷爷跟爸爸开收割机养活我们全家,现在我长大了,很开心能从他们手上接过这一棒。”杜梦园说,自己和父亲的跨区小麦机收作业将一路向北持续到六月中旬,她相信土地的力量,未来也会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做个合格的“新农人”。

  引进数字化管理

  这位“00后”是“田间学校”校长

  麦浪翻滚、沃野流金,又到麦收时节。在漯河市舞阳县莲花镇闫湾村,“00后”新农人闫鑫磊正忙着收割自家地里的小麦。

闫鑫磊正忙着收割小麦闫鑫磊正忙着收割小麦

  “你还年轻,应该出去闯一闯。”“种地是很苦的,你能不能坚持下来?”……在一片质疑声中,闫鑫磊毅然从父亲手中接过种粮的“接力棒”。

  “2021年夏天,毕业后回到家乡,是受父亲的影响。这些年,家里承包的土地多了,小麦、玉米产量越来越高,加上父亲年龄大了,就萌生出在家种田的想法。”在田间地头,乡亲们经常能看到闫鑫磊的身影。他不仅对旋耕机、播种机、农用无人机、粮食烘干机等农机进行了技术升级,还耐心地教老农机手操作新型农机设备,带领他们参加相关部门的职业培训等。

  如今,闫鑫磊俨然成了种粮的“老把式”。2021年,他被河南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评为优秀农民田间学校校长;2023年,他获评新型职业农民助理农艺师。

  “只用提前在手机上设置好间距、速度等参数,喷洒农药、化肥等交给无人机就能完成。植保无人机还能自动识别地块边界,快速规划航线,实现精准施肥和打药。”闫鑫磊采取“农机服务+土地流转+土地经营+农机作业”的经营模式,与周边18个行政村3000多户农户签订6600余亩作业协议,他将引进更多数字化管理模式,让乡亲们获益。

  “相信会有越来越多‘新农人’加入我们的队伍。”闫鑫磊期盼着有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带着新的理念、技术和热情,一起扎根农村。

  化身田间“机甲战士”

  这位“90后”梦想组建一支年轻化的农机队伍

  坐在3米高的农机里,“90后”的贺云丽利落地拨着操纵杆,在麦浪里驰骋,远远看着,她像是穿上了一身庞大的“机甲”。

  贺云丽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驻马店市平舆县,到表哥韩超群的合作社担任财务会计,也学会了驾驶收割机。而后就跟着韩超群外出到全国各地收割庄稼。每年从5月份外出劳作,到全国各地为大型农场收割油菜、谷子、小麦、高粱、大豆、玉米等,到12月份才能回到家乡。

贺云丽在她的驾驶舱里贺云丽在她的驾驶舱里

  “起初,合作社使用的是小型的收割机,现在联系我们的人多就买了大型收割机。我们驾驶收割机四处奔波,最远去过新疆。”贺云丽自豪地说,他们合作社拥有的大型收割机数量在河南范围内是最多的。

  “Z世代”麦客的驾驶舱里有智能显示屏和制冷空调,相比父辈,他们的麦客生活更智能、舒适。但农时催人的压力一点没变,随着麦收逐渐进入高潮,贺云丽的工作日程也愈发紧张,一“开机”就是十几个小时,顾不上好好吃饭。“很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

  “我们想把更多年轻人聚在一起,一起跨区、一起收麦,我相信我以后会在这一片土地,有自己的事业,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谈及未来,贺云丽笑得十分爽朗,她希望改变多数人眼中农业又苦又累的刻板印象,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农人可以成为一个令人向往、令人羡慕的职业。

  截至6月5日17时,河南省已收获小麦7992万亩,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93.7%。伴随夏收,夏播也在有序进行。

  “Z世代”的星辰大海,也可以是田间地头。(董蕾)

收割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