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东湖观舆|舆论反转频频上演该反思什么?

东湖观舆|舆论反转频频上演该反思什么?
2024年06月07日 20:58 新浪新闻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主编舆情分析师 卢霜

  6月6日,济南市警方通报了“大学生与醉汉冲突被刑拘”一事的结果。此前舆论认为大学生制止醉汉滋扰女生属“见义勇为”,警方最终却认定相关行为属防卫过当,相关责任人涉嫌故意伤害罪,事件出现了舆论反转。与之类似的,还有网红“王妈”塌房等舆情。舆论反转为何频频上演,有哪些负面影响,这应引起重视。

  实际上,不能认为舆论反转就是坏事,舆论反转包括两大类:

  由赞转疑。一些单位或个人,因形象契合网民期待,最初往往引发网民争相追捧,但随着新的事实侧面的呈现,颠覆了此前舆论对其的形象认知。如曾被誉为打工人“嘴替”的网红“王妈”,近期就形象反转,被曝出所属企业薪资待遇苛刻,随后其作出了积极回应和制度调整。

  由疑转赞。有些单位或个人基于负面质疑形成网络关注度,最终因积极澄清而消除了舆论质疑,甚至因工作亮点突出、态度真诚获舆论点赞。今年年初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曾爆火出圈,最初其因退票风波一度被骂上了热搜,但随后通过注重游客本位的舆情应对,加之游客“白嫖”事件引全网心疼,最终迎来口碑逆转。

  无论是由疑转赞,还是由赞转疑,舆论反转背后的问题均值得关注。

  信息发布问题。部分舆论反转源于信息发布一开始不全面,或急于定性,或核心关键信息缺失,或缺乏受众思维,导致网民难以理解或接受,加之网民存在刻板印象,引发了误解和误读。如今年清明节前夕,江苏省南通市发布了《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通告》,引发舆论质疑“一刀切”。随后,随着当地存在祭祀铺张浪费之风被曝光,网民表示“突然有点理解了”。该事件出现舆论反转,与当地信息发布初期不全面、未兼顾网民对当地殡葬风气不够了解等有关。

  流量造假因素。还有一些舆论反转的事件,源于部分个体出于蹭流量或其他个人目的,扭曲夸大或编织捏造事实导致。前段时间,“点读机女孩”高君雨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其患罕见脑瘤接受治疗引发关注。随后,媒体披露实际是利用“病情”骗取流量的“卖惨”生意。

  主观情绪裹挟。舆论反转有时还因事实的某一侧面更符合舆论的某种期待,网民通过参与话题讨论互动,让这种契合舆论期待的事实认知得到某种印证和强化,但这种带着主观情绪的强化,与最初权威发布的事实真相存在出入。今年“3·15”前后,淀粉肠被曝违规使用鸡骨泥,导致消费者避之不及。随后,各方科普鸡骨泥实际上是机械分离肉,若规范加工并无不可。淀粉肠实现形象翻身,除了各方积极澄清,与舆论对烟火气的重视、摊贩生存现状的关注、食品安全其他问题的担忧情绪也有一定关系。

  舆论反转本质上是一种舆论认知的以偏概全,无论是由赞转疑还是由疑转赞,舆论非理性的情绪化质疑在热点事件中出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可能引发道德绑架乃至网络暴力,给卷入该事件当中的涉事人带来情感伤害。同时,舆论反转往往是基于新闻事实的反转导致,事件细节呈现不全面,乃至核心问题定性的前后矛盾,无疑损耗着社会互信和媒体公信力。

  更糟糕的是,在部分热点事件中,出现了“事实反转但情绪难转”的现象。如去年年底引发关注的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一开始网民认为女方因房本未加名、彩礼问题指控男方强奸行为涉嫌“骗婚”,随后女方有反抗举动等证据被披露,虽然新闻事实出现反转,但围绕女方是否临时反悔、订婚仪式被不被法律承认等问题仍引发持续追问,舆论负面情绪未完全扭转。

  舆论反转暴露出社会舆论理性程度不足,社会治理应形成合力,消除舆论偏颇认知生成的土壤。

  应提升信息公开素养。舆论反转的根本原因是信息呈现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核心事实呈现不完整导致受众理解困难,形成了错误和偏颇认知,因此,提升信息公开素养,可最大化消除信息发布不当导致的舆论误读和认知偏差。

  加大内容审核把关。部分事件出现舆论反转,源于相关单位或个人出于获取流量、进行舆论施压等个人目的,选择性、片面性地输出信息,对此,加强信息审核把关十分重要。相关单位和个人开展正面形象建设也务必立足实际,做到线上线下同步,避免别有用心的粉饰或过度拔高。

  及时回应关切实时纠偏。在构建网络正面形象过程中,相关单位和个人若发现因信息呈现导致误读、负面个案扩大化解读等不良倾向,应及时精准回应舆论质疑,避免情绪化解读导致由赞转疑。

  培养理性参与互动的习惯。舆论反转说到底是信息发布者和网民群体缺乏“让子弹飞”和就事论事的理性互动参与习惯导致,对此,加大多元化信息发布和呈现,有助于避免网民陷入非黑即白的认知缺陷和误区,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有助于培养网民形成就事论事的网络表达习惯。

  四川甘孜州网红文旅局局长刘洪,去年2月,因一博主投诉当地酒店问题,网络形象一度面临由赞转疑风险。但当地文旅部门反应迅捷,“致歉查封退款”一键三连,刘洪也告诫经营户要诚信经营,最终获得了舆论认可。由此可见,网民也并非眼里容不下沙子,及时得当的回应,有助于避免非理性情绪的扩大蔓延,避免陷入由赞转疑的舆论反转。

  专题东湖观舆

  【责任编辑:卢霜】

网红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