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湖北恩施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湖北恩施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2024年06月11日 11:59 新浪新闻

   最近,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草木葱茏,游人如织,成为不少外地游客旅行的首选目的地。这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以及不断创新的旅游业态,让恩施在互联网上频频“出圈”。

   绿水青山是恩施最鲜明的底色。近年来,恩施州坚持生态优先,践行“两山”理念,充分发挥“土、硒、茶、凉、绿”等特色资源优势,积极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发展持续火热。目前,已建成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3家5A级景区和23家4A级景区。

   盘活特色资源禀赋

   从恩施市城区出发,约90分钟车程便可抵达恩施大峡谷,沿途满眼青翠。一大早,这里就迎来了多个以老年人为主的旅行团。

   镇谷之宝“一炷香”是地球上稀有的单体三叠系灰岩柱,高达150米,柱体底部直径6米,最小直径仅4米,傲然挺立于群峰之中。这一景观让江苏游客章卫国赞叹不已,他说,恩施大峡谷罕见地融合了“地缝—天坑—岩柱群”等多种喀斯特地貌特征,之前就非常向往,这次有机会来看看,“果然不虚此行”。

   在恩施大峡谷七星寨景点,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62座石灰岩石峰石柱,石柱高度在20米至285米之间,犹如丛林般壮观,形成了全球罕见的石柱式峰林。恩施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黄世吉说,最近日均游客接待量达1万人次。

   “大自然的伟力造就了恩施独特的自然景观,游客在恩施大峡谷游览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导游王琳告诉记者,距此地约40公里的腾龙洞也是游客必去的打卡地。前不久,恩施大峡谷—腾龙洞地质公园正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

   腾龙洞旱洞洞口高74米、宽64米,已探明长度达59.8公里,容积总量居世界前列。山中有洞,洞中有山,旱洞与水洞相连,集山、水、洞、林于一体,以雄、奇、险、幽、秀而著称。清江流经利川盆地进入腾龙洞,在此处跌落30多米,形成“卧龙吞江”的磅礴景象。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仅造就了世界地质公园,也精雕细刻了鹤峰屏山。位于恩施州鹤峰县容美镇的屏山峡谷,绝壁耸峙,峭壁下碧水潺潺,“一线天”景观绵延十几公里。

   “峡谷之间,溪水清澈,小舟宛若悬在空中,这样一条短视频让屏山火爆网络。”屏山景区工作人员范达思告诉记者,这里山体形态变化多样,四周峭壁耸立,自然风光集奇、秀、险于一体。游客在探秘峡谷地缝时,能领略山之险峻、水之清透,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感受四季变换之美。

   打造避暑康养目的地

   对“火炉”武汉和重庆而言,在炎炎夏日中寻一处清凉之地是许多市民的期盼。宜万铁路通车以来,恩施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着两地的避暑“候鸟”与游客——“东游西荡”避暑之旅如今已成时尚。

   巴东县野三关镇平均海拔1200米,夏季平均气温22℃,从武汉乘动车西行,到这里仅需3个小时。高铁拉近了时空距离,使其成为人们理想的避暑地。

   5月30日,野三关镇穿心岩村又有2家民宿分别接到了来自武汉和荆州客人的避暑房预订,目前该村70%的民宿今夏已被预订。去年暑期,野三关迎来了近10万“候鸟”,其中近八成来自武汉,民宿、酒店预订火爆,避暑房俏销。

   “野三关夏季清凉宜居,是县里重点打造的避暑康养目的地。”巴东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余建军说,随着配套设施逐渐完善,野三关的“清凉之风”有望吸引更多一线城市的游客前来感受巴东的魅力。

   作为鄂西边城,利川市也是著名的康养小城。如今,乘坐高铁不到2个小时,重庆游客便可抵达利川市。利用西接重庆的地理优势,利川早在多年前就已成为重庆人津津乐道的夏季好去处,无论是温泉、露营还是云海赏景,都能让游客在清凉中享受别样乐趣。

   位于巫山山脉与武陵山北上余脉交会处的利川市谋道镇苏马荡风景区,每年吸引30万人次来此观光;在团堡镇野猫水村,百年古塔宜影塔下、百年古湖宜影湖边欢声笑语不断,一湖一塔相映成趣;汪营、凉雾等乡镇各具特色的乡间民宿也是游客的热门选择。

   建始县茅田乡太和街村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受益者。夏季每当夜幕降临,上善广场上歌声阵阵、舞蹈翩翩,游客与村民共同享受乡村的清凉与和谐。“村里鼓励我们开办特色民宿,目前已开办30余家,可容纳1200人在此度假旅游。”太和街村民宿经营者周孝珍告诉记者,由于这里民族特色浓厚、气候适宜,这几年村里游客逐年增多,村民们的钱包也鼓起来了。

   “为服务好越来越多前往野三关、建始、利川等地避暑旅游的游客,恩施站与当地文旅部门、旅行社沟通,细化了服务流程,完善了应急预案。”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恩施站站长张金鸣介绍,车站安排专人对接团体旅客导游和列车长,设置出站“绿色通道”和转接大巴专门停车点。针对老年旅客居多的情况,该站工作人员提供全程引导及重点旅客服务,在站台、电梯、出站口等处加强安全提示,帮助老年旅客搬运行李。

   做强文旅融合品牌

   近年来,恩施州坚持“以文化塑造旅游,以旅游彰显文化”的发展理念,充分展现“土、硒、茶、凉、绿”等特色资源优势,全力以赴推动旅游业蓬勃发展。通过文旅的深度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民族风与潮流范的完美结合,为恩施州旅游业注入新活力,也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

   “今年,恩施州将围绕建设‘居者幸福、行者向往’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着眼游客高品质消费需求,打造高品质文旅产品。”恩施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邵爱华表示,将充分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等资源优势,推动恩施旅游持续火爆。

   在建始县恩施地心谷景区,游客不仅能体验令人心跳的“地心崖漂”,享受在河道中“飞驰”的感觉,还能感受建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景区新建的土家喊歌台前,游客纷纷驻足欣赏省级非遗“喜花鼓”表演。“一曲《黄四姐》,让我们现场感受到了建始土家族歌谣的悠扬旋律和土家人的热情好客。”来自重庆的游客汪尚林说。

   恩施民族歌舞《西兰卡普》是游客们了解恩施的重要窗口。演出以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为灵魂,融入《龙船调》《六口茶》等恩施传统歌舞以及“八宝铜铃舞”“肉连响”等民风民俗,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以城为景,贡水河穿城而过。宣恩县以河为轴心,打造以县城为核心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仙山贡水旅游区,逐渐形成“夜经济”特色旅游品牌,让游客感受不一样的人间烟火。

   夜幕降临,宣恩县兴隆老街广场上音乐响起,人们围在舞台四周,一场“蹦仙迪”音乐会就此展开。“要让游客充分参与,游客才会愿意来、留得住。”宣恩县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田勇说,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感受到宣恩不一样的民俗和文化。

   “去年,恩施州接待游客85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6%和42.7%。今年,我们的目标是接待游客94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0亿元。”恩施州委副书记、州长夏锡璠说,恩施地理位置优越,海拔落差大,气候差异大,山川奇特,物产丰富,文化璀璨,特色旅游资源十分富集,具备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基础条件。今年,恩施将持续推进核心景区转型提档升级,推出生态旅游、康养旅游、城市旅游、冰雪旅游、乡村旅游、文娱旅游、体育旅游等旅游产品,精心绘制恩施旅游长远发展的美丽画卷。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