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戏曲直播频出圈,背后是年轻人文化消费升级“大势”

戏曲直播频出圈,背后是年轻人文化消费升级“大势”
2024年06月11日 17:23 央广网

  曾几何时,对于不少人来说,戏曲还只是出现在课本上或宣传册中陌生、遥远而抽象的存在,一个名字、几段唱腔,至多再加几段视频资料,就是我们对戏曲文化的全部认知。现如今,它们的“光景”早已大不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戏曲演员走进直播间,把那些沉寂已久甚至濒危的稀有剧种搬上这个新舞台,在直播间看大戏、赏经典已成为文化消费新潮流。

  戏曲直播有多火?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6月5-10日期间,来自河南、陕西、广东、浙江等地的8家稀有剧种国有院团在抖音直播,连续5天带来70部濒危大戏展播,涵盖道情戏、宛梆、汉调桄桄、白字戏、正字戏、西秦戏、新昌调腔、姚剧等,累计吸引超过6420万人次线上领略稀有剧种魅力。

  一场戏曲直播,动辄吸引千人围观,快赶上一场中型演出的规模了。年轻人争相涌入戏曲直播间,毫不吝啬送上赞美和支持,已成为当下文化消费热潮的一个缩影。连属于“洼地”的濒危非遗,如内乡宛梆、汉调桄桄、太康道情等这些稀有剧种都被打捞而起,这股文化消费的活力和潜力由此可见一斑。

  “戏曲直播”成风潮,当然有科技赋能的助力。就拿“天下第一团”的直播来说,这些古老剧种虽底蕴深厚,但长期困居一隅,与现代生活连接几乎断裂,大多已淡出人们的视线,目前全国仅剩一个国办院团——这也是“天下第一团”名字的由头,从业者更是寥寥。但当这些戏曲与直播相遇,那些僵硬的东西瞬时活化了。

  网络直播的实时性、互动性,天然契合剧种表演对氛围感、现场感、参与感的营造需求,更重要的是,它打破时空限制,提供了一种连接新观众的渠道、融入日常生活的场景,而且操作便捷、成本又低。那些小众剧种就这样来到年轻人身边,更准确地说是多样人群的身边。

  据“虚拟田野观察”,“天下第一团”直播间的粉丝几乎横跨了“童颜”到“鹤发”之间的各个年龄段。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已有50个稀有剧种“天下第一团”入驻抖音,一年里带来了871场稀有剧种直播,累计吸引498万网友观看;直播打赏一年间为超10000名稀有剧种演员带来新收入。

  不过,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如果这些可喜的变化可以算作“前景”的话,有必要把它将所置身的大背景联系在一起来解读。事实上,“戏曲直播”频频出圈,和“文博热”持续升温、“国潮风”劲吹等等,彼此遥相呼应,为我们勾勒出一张文化消费升级地图。透过这份“藏宝图”,我们不难读到年轻世代独特的文化消费方式和偏好,对高质量、多元化文化内容产品的强烈需求,以及个性化、兴趣驱动的文化消费新趋势。作为传统艺术与数字化技术的有机结合,戏曲直播无疑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其频频出圈,是年轻人文化消费升级这一“大势”的注脚。

  戏曲直播,带给人们纯粹的、高性价比的美的体验和享受,人们则回馈以真诚的关注和鼓励,还有真金白银的打赏。很显然的一点是,这些打赏对于身处传承困境中的“天下第一团”来说可谓“雪中送炭”,这些直播收入实实在在补贴了演员的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也增强了剧团“自我造血”的能力和信心。这些认可和支持,让他们更加坚定戏曲传承之志,激发起更大的创新创造热情。而在戏曲直播中播撒下的美的种子,相信在未来也将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助力建设丰盈积极的精神世界和姹紫嫣红的文化百花园。

  让戏曲直播这把火烧得更旺些。眼下,各地在以文促旅赛道激烈“竞跑”,有“天下第一团”的成功探索在前,戏曲演员和从业者大可敞开怀抱,拥抱直播等新技术新形式,大胆创新,积极回应社会文化消费新需求,推出更多精品内容,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潮”起来。(作者:艾玛)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