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丨湖北量子科技领军人才居全国前列

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丨湖北量子科技领军人才居全国前列
2024年06月11日 23:02 新浪新闻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文俊 通讯员陈雪芳 武文婷

  “希望大家保持这样旺盛的创新势头,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这个领域。”6月11日,“武汉量子论坛-2024”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窦贤康院士说。

  论坛上,400余名国内相关领域知名院士专家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量子科技学术进展和产业趋势,共推湖北量子科技发展。

  揭牌仅两年多,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已在小型化可搬运钙离子光钟、室温钙离子光钟、中国空间站冷原子干涉仪等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突破。武汉大学教授,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院长徐红星院士介绍,围绕光量子芯片与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测量等领域组织共建单位、高校、参与企业开展共性技术攻关,打通产学研“全链条”,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实现在《科学》 (Science)杂志上发表论文的突破,在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自主产权的专利持续涌现,申请专利26个,授权专利6个,并承担国家、省重大研究项目。

  量子科技产业作为前沿科技产业,具有人才密集、知识富集、创新聚集、交叉融合等特点,既需要科技领军人才,也需要工程应用人才。湖北拥有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一流高校与科研院所;拥有叶朝辉、罗俊、窦贤康、徐红星、孙和平等“两院”院士,詹明生、胡忠坤、周峰等一批科研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人才、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等50余名青年领军人才,全省量子科技领军人才数量和质量居于全国前列。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湖北省与武汉市积极出台量子相关政策,先后发布《湖北省加快发展量子科技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武汉市加快发展量子科技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加快推进湖北省量子科技产业化发展。

  论坛上发布的国内首台“100+”比特原子量子计算原型机——“汉原一号”由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中科酷原共同打造。这台可搬运的量子计算机,如洗衣机一般大小,让量子科技的应用前景更加清晰。长江量子的量子安全耳机产品能实现通话时从量子密服平台获取随机的量子密钥,实现一话一密,可有效防止窃听。

  据介绍,依托在光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湖北目前已初步形成的产业集群,聚集了包括中科酷原、长江量子、湖北国科量子、中科泰菲斯、长飞光纤等多家企业,分布在量子产业链上游,以及量子通信、量子测量、量子计算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在上游领域,湖北省通过依托全国领先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在光纤光缆、量子芯片和元器件等方面,占据了全国量子科技产业链上游的重要位置。例如谱线光电、华中旷腾、长飞光纤、航天时代电子、红星杨科技等可为量子测量、量子通信提供高性能光源、光纤、光学元器性及光学芯片等产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