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可敬的张桂梅,其实也有可亲可爱的一面

可敬的张桂梅,其实也有可亲可爱的一面
2024年06月12日 10:22 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高考结束,别人劝张桂梅歇两天,可她却说:“这不是又有新高三了么?歇什么歇?”

  6月5日,记者一行来到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记录校长张桂梅的第14次送考。从昆明到华坪县城,需要绕道四川攀枝花,尽管全程高速,依然需要4小时。山路蜿蜒,阻碍了孩子们出山。从2011年首届华坪女高学生参加高考开始,浑身是病的张桂梅坚持送考,2000多名女孩也顺利走出大山。

考试结束,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们跑出考场。苗少坡摄考试结束,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们跑出考场。苗少坡摄

  陪考

  张桂梅身上多了几分松弛感

  6月6日,教室门上,高考倒计时一天的牌子格外醒目。考前一日,张桂梅作息如常:早上五点多到宿舍楼下喊女孩们起床,晚上近十一点还在张罗女孩们睡觉,十几年来,除了出差和住院,张桂梅的作息都停在了高三。

  清晨五点过,华坪还在沉睡,女高宿舍楼率先醒来,从最初一两个人小跑,慢慢成了一群女孩奔跑。识别华坪女高的孩子既可以看外表:清一色的短发、校服是红色上衣,黑色裤子,单调的白色鞋子;也可以通过时刻准备起跑的状态——大山里的女孩,离现代化有点远,张桂梅常催她们“快点儿”。

  黑衬衣、牛仔裤、黑色软底鞋,张桂梅的穿着依然如故,只是黑色的衬衣越来越白,鞋底也磨出了浅坑。倒不是张桂梅买不起或者不喜欢漂亮衣服,只是不少别人送她的好看衣服,她自己还没穿,就跑到跟她身形一样瘦弱的女孩们身上去了。更重要的是,这段时间张桂梅正被带状疱疹困扰,旧衣服让她能稍微舒适——半分解释、半分调侃,她说:“一模一样的黑衬衣有两件,我可没不换衣服!”

  与其说是张桂梅节俭,不如说她是嫌麻烦。有时间,她更愿意花给她的女孩们。吃饭依然简单,早餐饼加粥,喝粥时顺便吃药,饭后换手上的膏药。尽管很少上网,但老师们会跟她分享网友评论,张桂梅知道自己在网上关注度很高。前年陪考时,她吃炒饭就豆腐乳的视频让网友直呼“心疼”,其实她一贯吃得简单。一边给饼上摸几筷子豆瓣酱,一边跟记者开玩笑:“医生不让,但也不能都听医生的。”

张桂梅一贯吃得简单,喝粥时顺便吃药。苗少坡摄张桂梅一贯吃得简单,喝粥时顺便吃药。苗少坡摄

  这两年,除了对教育的坚持,张桂梅身上也多了几分松弛感。遇到学生马上要上课了还在喝牛奶,她调侃:“高考不仅加油,还要加奶。”张桂梅最常挂在嘴边的除了女孩们,就是她自己的父母,说起自己因为淘气被父亲“锤”的经历,笑得格外爽朗。

  作为高中校长,张桂梅重视高考,但她更在乎女孩们的教育。其实,与其说张桂梅是在帮助一个个女孩,不如说是她试图改变山区女孩这个群体的命运、甚至是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她说:“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孩,不会教出愚昧的下一代。”

  考前一日,张桂梅依然坚持查课。上楼时,她要抓着扶手;下台阶时,则习惯侧身而下,一只脚踏实了,才迈下另一只脚。前几日身体出了些状况,救护车开到了学校,不少孩子担心张桂梅的健康。张桂梅说:“我多露露面,喊喊楼,让孩子们放心参加高考。”

张桂梅拿着小喇叭为高三女孩们送考。苗少坡摄张桂梅拿着小喇叭为高三女孩们送考。苗少坡摄

  送考

  被逼出来的仪式感

  6月7日,晨读过后,华坪女高全校师生来到教学楼前为高三女孩们送考。张桂梅拿着小喇叭,跟女孩们一起唱起了《万疆》。看着高三的考生上车,高一高二的女孩们一遍遍喊着“高三,加油”。“加油”声响亮,送高三的姐姐们奔向远方,那也是高一高二女孩们的梦想。

  其实,这是一份被逼出来的仪式感。张桂梅说,第一次送考经验不足,不少孩子考后交流前面一场考试,影响了后面的发挥;为了给孩子们减压,张桂梅想到了唱歌这样的形式。她说:“唱红歌不仅减压,还特别提气!”

  “第一次送孩子们高考,比我自己参加高考都紧张。一会儿觉得车慢咋还没到,一会儿觉得车快,孩子们马上就要进考场,可没有心思陪你坐在这里聊天。”张桂梅说,2008年好不容易在各界关注下建起了华坪女高,特别担心考砸了无法面对孩子和家长。好在2011年首次高考,华坪女高94名大山女孩全部考上了大学。她说:“首战告捷,女高的老师终于能昂头走在大街上了!”

  跟其他地方家长送考不同,14年来,华坪女高都是张桂梅带队集中送考,张桂梅手里拿的小喇叭,早已数不清坏了多少。“不少女高的孩子来自丽江各个区县的大山,来回一趟不容易,路上不安全。如果父母送考,吃住对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看着孩子们走进考场、又笑着走出考场,我放心!”张桂梅说,三年的努力到了最后时刻,让老师送考自己留在学校反而更焦虑,索性就坚持年年送考。

张桂梅老师 苗少坡摄 张桂梅老师 苗少坡摄

  最初,张桂梅也特别希望能够有学生考入北大清华这样的顶尖高校。“以前觉得,有孩子考入北大清华,我们就赢了。”不过这两年,张桂梅多了几分反思,也跟自己和解。

  “如果孩子们只是够了北大清华的分数,但是却跟不上北大清华对素质的要求,后续学习会不会出问题?会不会对她们造成打击?”张桂梅说,高中当然要重视高考,但是说到底还是教育。她说:“到了大学、哪怕大专,孩子们依然可以提高自己;读硕士、博士的时候,去更好的高校也不错。”末了,张桂梅又加了一句:“要是有孩子考上了北大清华,我想我们全校的老师都会疯几天!”

  6月7日,第一天考试结束,张桂梅照例催促女孩们早点休息,结果却遇到了高三女孩的表白:“张老师,我们爱你!”张桂梅一边喊“回去睡觉,爱什么爱!”一边让老师把宿舍门关上。结果习惯了奔跑的女孩们呼啦啦冲出来,却又特别温柔地拥抱张桂梅——张桂梅的痛,女孩们知道。

张桂梅和孩子们在一起。赵庆祖摄张桂梅和孩子们在一起。赵庆祖摄

  家访

  “我无家有业,那就以业为家”

  上百个孩子的“张妈妈”不好当。张桂梅的时间,几乎全给了女高。她说:“我无家有业,那就以业为家。”

  不少人劝张桂梅趁着暑期能够休息。她自己也会问问自己:“哪有这样24小时交给工作的?”可最终,她还是选择把自己的时间全部交给自己的事业。“坚持是会上瘾的。”几日相处,张桂梅对人民日报的记者敞开了心扉,她说,一开始,只是想送完这一波高三;等到送走了,又觉得自己还能再送一批,就这样,自己连续第14次送考。

  “我这岁数、这身体都这么努力,孩子们看了,都不好意思不好好学习!”张桂梅查课、送考,既是为了看看孩子们,也是想让孩子们看看她。

  “顾着自己身体,就顾不上这些孩子。我想帮着这些孩子走出大山,所以选择把时间给这些大山的女孩。”张桂梅说,自己承诺过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她想守护这份承诺。

张桂梅几乎把时间全给了女高。苗少坡摄张桂梅几乎把时间全给了女高。苗少坡摄

  送考,也是送别。华坪女高的送考特别有仪式感;但张桂梅却拒绝了孩子们高考结束后的告别。她说:“女孩们半年没怎么回家了,家长也想早点见到孩子;再说,高中只是孩子们人生中的一段,我希望这段结束时,孩子们不是洒泪离开,而是揣着女高给她们的那份力量继续一往无前。”

  送走高三的孩子,张桂梅开始筹划两件事:一是高一高二的孩子该去哪里开展暑期实践;二是今年暑期家访该去看看哪几个女孩。

  这几年,她组织孩子们进工厂、看农场,去消防队、参观南方电网,看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她说:“大山里的孩子,更需要开眼看世界。”等到高一高二孩子们陆续回家,张桂梅又要开始家访。家访路上,她摔断过肋骨、迷过路、发过高烧,还曾晕倒在路旁。但这些,依然没有阻挡她家访的脚步。她说:“学生不少都是留守女孩,有的家里生活条件还不算宽裕。你不去家访,怎么知道女孩家里的情况?”张桂梅说,每个年级140多个女孩,她尽量遍访,从而知道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

行走吃力的张桂梅被女孩们贴心搀扶。苗少坡摄行走吃力的张桂梅被女孩们贴心搀扶。苗少坡摄

  自己始终紧绷,但张桂梅尝试给孩子们松绑。

  必须穿校服,不许染发、留长发,禁止把手机带进学校……高中阶段,张桂梅努力保护这群从大山来到城市的女孩。但毕业后,她希望孩子们少回学校,特别是不要再给自己贴上华坪女高女孩的标签——她说:“作为党员,我们自己应该讲牺牲、多奉献,但女孩们不一样。女孩们见识过这个世界之后,才有能力做出自己的选择,所以高中阶段我会‘管着’这些孩子;但毕业后孩子们不该被各种标签套住,应该让她们自由地成长。”

张桂梅和女孩们在一起。赵庆祖摄

  但张桂梅对女孩们也有自己的期许。她说:“要是孩子们上交国家,我会格外自豪!”张桂梅说,自己的学生现在海陆空三军都有,就是还缺“战斗机飞行员”。

  (本报记者王靖远、陈相如参与采写)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