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中国“船”说:全球市场60%的份额,这家民企如何做到?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中国“船”说:全球市场60%的份额,这家民企如何做到?
2024年06月12日 09:28 新华网

  一条船用的锚链,能有多少技术含量?又能做成多大的生意?在一家位于长江边的民营锚链工厂,记者得到的答案出人意料:一条锚链也能做成单项冠军,拿下船用锚链和系泊链全球市场60%以上的份额,年营收超过20亿元。

在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的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拍摄的生产车间内景(6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在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的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拍摄的生产车间内景(6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走进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的亚星锚链厂区,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作业,还有机器人为锚链焊接横档,车间内火光四射。数十吨重的船用锚链堆成小山,冲击着参观者的视觉。

6月4日,在位于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的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毛俊 摄6月4日,在位于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的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毛俊 摄

  亚星锚链成立于1981年,最初只是一家村办小作坊。历经四十多年的发展,如今这家民企年产能达30万吨,成为我国锚链生产这一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这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靠的是坚定不移的深耕,和对产品创新的不懈追求。”公司董事长陶兴告诉记者,锚链一端连着锚、一端连着船,看起来普通,造好却并不容易。一根完整的锚链环环相扣,工艺精细复杂,不仅要具备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技术,还需要确保“零缺陷”才能经得起市场检验。

  在亚星厂区内的江苏省系泊链设计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里,记者看到正在进行的破坏性疲劳试验。工作人员介绍,“锚链的疲劳性能非常重要,每一个锚链环都要在模拟海水中拉至少50万次,仅实验周期就需要8年之久,需要充分的数据支撑,才能经得起检验。”

  这是在位于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的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的系泊链,其链环直径达220毫米,为目前全球最重链环(6月4日摄)。新华网 李然 摄

  2003年,亚星锚链的R3系泊链打破国际垄断,之后推出的R3S、R4、R4S、R5系列产品,逐渐追赶上国际水平,并参与制定船舶与海洋技术系泊链的国际标准。2021年,公司生产的 R6级系泊链首次实现产业化运用,一举打破了国外企业在系泊链领域长达三十年的垄断,成功应用于我国新一代中深水海洋钻井平台建设,成为“国之重器”的重要“生命链”。

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的一件20多米长的深海锚桩(6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的一件20多米长的深海锚桩(6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在亚星的生产车间里,一个20多米长的箭状锚引起记者注意。“这是深海锚桩。一些海上漂浮式风电项目把锚链固定到海床,需要打桩,如果使用深海锚桩,利用其自重带动锚链,打桩效率可以大大提高。”陶兴说,随着海洋开发的兴起,这类产品的市场前景广阔。

  研发产品培育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新技术,还要有新的生产方式、新的发展思路。近年来,亚星锚链从“深海”向“陆地”延伸,开拓矿用链市场,引领企业从海上油气平台系泊链的研发生产成功挺进陆上采煤矿用链的研发和产业化。“刮板输送机是煤炭运输工具,要靠链条传动,之前煤矿用链条主要依靠进口,损耗很快,没多久就要更换。而我们海工用的链条,要求超过20年不换,于是5年前开始尝试把船舶链条的制造技术,应用到采矿行业。”陶兴介绍,目前公司生产的矿用链产品已在神东、潞安等国内大型煤炭矿井陆续交付使用。

6月4日,在位于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的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一名工人在生产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毛俊 摄6月4日,在位于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的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一名工人在生产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毛俊 摄

  亚星锚链打破应用壁垒、链动高端装备的故事,正是一批泰州市靖江市船舶配套企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围绕船舶修造,泰州市靖江市多年来主动延链、补链、强链,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推动产业集群建设。据了解,靖江现有船舶修造(拆)企业16家,配套企业200余家,逐步构建了造、修、拆、配套完整的船舶产业格局,本土化配套率达到40%以上。

  泰州市工信局局长刘江明表示,泰州将进一步优化企业科技创新,引导“专精特新”企业深耕细分领域,鼓励重点企业参与攻关核心技术,制定重要标准,扎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李然 柯高阳

  编辑:周佳苗 马宇聪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