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筑牢能源安全防线,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筑牢能源安全防线,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2024年06月12日 10:01 四川新闻网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国家能源安全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论述摘编》分8个专题,共计217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至2024年5月期间的报告、讲话、演讲、谈话、贺信、回信、指示、批示等130多篇重要文献。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新华社)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国际环境和全球能源格局、体系发生深刻变革,我国能源发展和安全保障面临新挑战,唯有进一步促进能源供应布局优化、技术改进、效率提升,全面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更好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才能加快实现我国从能源大国向能源强国转变。

  注重能源储备建设,兜底生产供应底线。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保障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既关乎大众百姓幸福生活,也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我国持续加强能源储备能力建设,加大油气储备体系建设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推进商储基地、储气库、LNG接收站布局建设,建立健全煤炭储备体系;不断扩大能源储备主体、品种和规模,有力提升能源供应能力弹性;加快输煤通道的升级改造,做好电网、油气管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力和油气跨省跨区输送通道建设,完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不断以能源基础设施之优筑牢能源安全防线。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提高自主保障能力。科技决定能源未来,科技创造未来能源。我国是能源大国,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最基本的能源国情,新形势下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是提高能源自主保障能力的战略举措,也是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依靠自主创新,葛洲坝、三峡、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等梯级水电站点缀其中,长江流域已成为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沿河西走廊西行,近7000台风机在酒泉段戈壁荒漠上迎风旋转,每天向我国中东部输送近9000万度绿色电能……放眼中华大地,一大批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清洁能源设施处处可见,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向“创新、主导”的加速转变,呈现出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

  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加快建设能源强国。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应对能源挑战、保障国家安全,是各国共同的责任,必须携手同心、相向而行,才能共创美丽繁荣清洁的新世界。就我国而言,建设能源强国,一方面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以“一带一路”为载体,加强与其他能源消费国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平衡、应对国际能源竞争挑战,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到国际能源市场价格体系建设中,增加定价话语权,促进国际能源新秩序的构建,以保障稳定的供给和合理的价格,让清洁、高效、可再生的能源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今天的中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蹄疾步稳,能源领域的创新方兴未艾。奔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推动能源科技自立自强,坚持推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我们端牢能源饭碗的信心和底气必将更加充足,也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坚实可靠的能源保障。

  作者:宁云平

能源安全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