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让居家养老“触手可及”

让居家养老“触手可及”
2024年06月12日 08:21 中国西藏新闻网

  4月中旬,山南市浪卡子县民政局联合普玛江塘乡在措果村举行措果、那木其、萨藏3个村的农村幸福院开院仪式,标志着普玛江塘乡农村幸福院正式揭牌并启动运行。

  普玛江塘乡位于山南市浪卡子县东南部,其管辖地域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海拔高达5373米,常住牧民的生活区域平均海拔高达5500米,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最高海拔行政乡。

  对普玛江塘乡的老人来说,农村幸福院的启动运行又让他们多了一处居“家”养老、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记者了解到,普玛江塘乡的农村幸福院与西藏其他地方的幸福院相同,集日间休息、文化娱乐、餐食供应、康养康复、应急救助和精神慰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普玛江塘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和民生保障决策部署成立的民生保障机构。

  浪卡子县民政局相关人员表示,农村幸福院的建成启用,不仅为当地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孕妇等群体提供了温馨舒适的生活空间,更是当地民生保障工作的一次重要提升。下一步,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优化服务保障,让农村幸福院真正成为群众向往的美好家园,为全乡乃至全县的民生保障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自治区民政厅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处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在农村养老服务方面,我区构建县乡村三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以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加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推进力度,强化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有效衔接,整合设施资源,推动建设覆盖城乡、分布均衡、功能完善的县级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位于拉萨市塔玛西路的城关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于2023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现有员工29名、志愿者11名,是拉萨市区多个为进一步多举措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满足老年人就近就便,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所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之一。

  城关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有老年人创业基地、娱乐活动室、康复照料室、老年大学、休闲餐厅、活动大厅、综合活动室、阅览室等几大功能用房。

  记者了解到,城关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采取机构服务和居家服务两种模式,每天来中心的除了完全能自理的老年人,还有不少是残疾、空巢、低保等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

  城关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方负责人成列介绍,截至目前,中心累计接待老年人4万余人次。日接待日间托养老人240余人、老年大学接待250余人。中心还承接开展了由自治区人大退休党支部、拉萨市妇联党支部、人行(西藏分行)退休支部等群体组织的文艺活动、公益活动等38次。

  近年来,我区各级民政部门依托当地政府,聚焦老年人所需所盼,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拓展养老服务覆盖面、提升养老服务品质,在积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切实提升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走访时了解到,城关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第三方运营机构兼运营拉萨萌升老年大学、老年教育协会、老年创业基地等。截至目前,机构基本实现了对附近老年人群的助餐、助医和助教等服务形式。

  71岁的格桑拉姆是拉萨本地人,她在拉萨萌升老年大学学习4年有余,如今也是这家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大学的一位学员和志愿者。

  常来这家日间照料中心的老年人,大多和格桑拉姆一样,不仅每天来这里见见老朋友,聊聊天,也通过上老年大学学习文化方面的知识。据介绍,这里的老年大学主要开设文化课和艺术课两大类。其中,以藏语文和普通话作为文化课的主要内容;以扎念琴、扬琴、笛子等乐器的学习和舞蹈及诗歌朗诵作为艺术课学习内容。

  而这些难能可贵的文化滋养,让正处于人生黄昏阶段的老年朋友,获得了许多精神层面的愉悦感。

  作为拉萨萌升老年大学的一位老学员,格桑拉姆对自己退休后的晚年生活很满意。她告诉记者,过去自己连藏文的30个字母都认不全,现在不仅能认字,而且可以朗诵藏文诗歌,还学习了一些传统的藏族舞蹈,很有成就感。

  除了上老年大学,格桑拉姆还在这家日间照料中心当了10个月的志愿者。她说,自己愿意尽一份力量去帮助更多需要被照顾的老年人。他们中的多数人身体有残疾,或者独居,也有一些不太方便每天来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大家可以一起想想办法,帮助那些有困难的老人,更好地度过每一天。”她说。

  城关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模式并非特例。近年来,我区各级民政部门依托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驿站、农村幸福院等现有服务设施,通过建立助餐服务点、居家助老服务(站)点等形式,因地制宜探索发展老年助餐服务,面向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形式多样的助餐服务,老年人就餐便利度、满意度明显提升。

  今年4月,山南市隆子县民政局依托民政部定点帮扶隆子基金,通过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经认真评估,投入21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装修和设施设备配备等,在全县范围内建成7个农村幸福院。

  据悉,隆子县农村幸福院正式运行以来,积极组织开展“最美夕阳红 情暖老人心”“点亮希望 关爱行动”“健康晚年 运动同行”等系列主题活动,聆听老人的心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他们送去最温馨的问候和最贴心的服务。

  可以说,农村幸福院养老模式已逐渐成为我区各级关爱老年人事业的重要方式。

  此外,在兜底养老服务工作方面,我区累计建设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切实做到“应纳尽纳、应养尽养”。截至2023年底,已有6200名有意愿的特困老年人实现了集中供养。同时,拉萨市、昌都市先行先试,探索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切实推动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升级。

  我区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西藏自治区养老服务机构星级评定办法(试行)》等系列政策措施,逐步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全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同时,为保障服务到位,我区建立《养老服务机构护理服务规范》《养老服务机构医疗保健服务规范》等18项西藏自治区养老服务机构地方标准,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

  “十四五”期间,我区将为3505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并每户给予3500元的补助经费,进一步改善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住条件和提升生活质量,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便利性,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陈文乐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