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一条条“四好农村路” 推进昌都市乡村振兴

一条条“四好农村路” 推进昌都市乡村振兴
2024年06月13日 09:02 新浪新闻

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图由凌川 迪姬桑姆 提供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图由凌川 迪姬桑姆 提供

  建成一条公路,发展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近年来,昌都市“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深入推进,日益密织的农村公路网络使昌都市农牧区经济社会和百姓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一条条“四好农村路”,成为有力推进昌都市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修到家门口的致富路

  5月底,记者在昌都市江达县同普乡东斗村的村道建设现场看到,工人们正紧张地推进小桥的桥墩和公路挡墙的浆砌等工作。这条在建的水泥路长6公里多,预计今年9月完工,工程建设中吸收了12位当地群众,通过参建农村公路,群众直接增收4.8万元。

  这是农村公路建设为沿线农牧民群众直接创收的缩影之一。近年来,昌都市农牧区群众通过参与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出租自家机械和车辆,积极开展道路运输服务等,普遍受益于修到家门口的“四好农村路”。

  江达县岗托镇地处317国道边,与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隔江相望,是经四川进藏的第一镇。受益于区位优势,近年来,岗托镇群众不仅通过参与公路建设直接获益,随着通村公路与国道的紧密连接和区域路网的日益完善,全镇所辖的5个行政村都积极参与道路运输产业,全镇群众共购置了180辆运输车辆,每辆车平均每月收入达1.5万元,今年一季度全镇运输收入达到815万余元,岗托镇的经济因路而兴,百姓的腰包也日益殷实。

  截至2023年底,昌都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55万公里,11县(区)、129个乡(镇)、1142个村(居)通畅率分别达到100%、100%、83%。昌都市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坚持在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作业项目和环节推广以工代赈,发放劳动报酬金额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10%。此外还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与以工代赈深度融合,将5945名农牧民群众纳入农村公路生态养护岗位,直接实现人均年增收3500元。

  2023年,昌都市通过农村公路行政村通畅项目、养护领域和川藏铁路配套公路建设项目累计实现农牧民就业6799人次,增收达1.24亿元。

  带动产业发展的振兴路

  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持续推进,昌都市广大农牧区群众不仅享受到了“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出行便利,且日益受惠于交通发展带动的产业振兴。

  昌都市卡若区如意乡通往桑恩村的道路,连接着国道317线,桑恩村村口的“阿格林卡”老板董汉春夫妇刚入夏就开始忙着整理自家的院子,以迎接旅游旺季。开办农家乐已经6年的董汉春,格外期待今年的生意更上一层楼。

  董汉春说:“以前门口是土路,大货车开过去带起的尘土总能飘进院子,经常导致刚来的客人又转身去其他农家乐消费了,自从去年修好了水泥路,大车驶过再没有尘土飞扬了。路好走了,院子干净了,来的客人也越来越多,不仅附近乡镇,就连住在昌都市区的人也经常自驾来玩。”今年“五一”小长假,来他家过林卡的客人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最多时一天接待过100多人。生意好起来后,他还雇了几名本村或邻村的村民来帮忙,每人每月4000元工资,有效帮助乡亲增收。

  而昌都市卡若区城关镇白格村的村民则受益于日益畅通的乡村物流“微循环”,大力发展起水果、蔬菜大棚种植业。白格村种植户刘志军目前承包了11个大棚,每个大棚约一亩地,种植草莓、莴笋、白菜、土豆等果蔬,其中草莓成为他收入的主要品种,每个草莓大棚年产2000多斤,销售额达十二三万元。

  说起村里的道路变化对种植业的影响,刘志军很感慨:“我种的草莓保鲜期只有三四天,以前村里的路很不好,每次运草莓出去都损坏很多,加上运输时间长,损失挺大的。现在村里修通了水泥路,新鲜草莓半天就能运到市里,能卖很好的价钱,而且从城里开车来采摘的人也越来越多。”

  据昌都市卡若区城关镇白格村选派党支部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向巴曲西介绍,2022年,卡若区交通运输局投资1600万余元,建设了白格大桥至白格村的通村公路,交通条件改善后,村里办起了砂石厂、砖厂、蔬菜大棚种植等村集体经济实体,同时还组织村民购买了35辆车,组成了白格村运输车队。2023年,白格村集体经济累计增收160余万元,人均年增收3970元,交通发展成为白格村村民致富、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芒康县纳西民族乡的群众则依托紧邻214国道的优势,随着近年来农村公路通村到户和物流日益顺畅,在当地葡萄酒产业带动下,在盐井这片自然条件肥沃的土地上,投入葡萄种植和葡萄酒产业发展实现持续增收。

  据了解,纳西民族乡的群众过去主要种植青稞,年亩产收入不足2000元,随着当地葡萄酒产业兴起,通过种植葡萄,年亩产收入至少达到5000元。随着公路和物流业的发展,当地葡萄酒产品销售已从西藏市场逐步扩大到四川、湖北、陕西等地,从2020年起采取电商销售,借助便利的物流,葡萄酒销量飞速提升,也为盐井百姓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通讯员 刘步阳 记者 张雪芳)

  责任编辑:格桑卓玛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