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税收政策“添翼” 低空经济乘势“起飞”

税收政策“添翼” 低空经济乘势“起飞”
2024年06月15日 00:00 人民网

  在海南省三亚市凤凰岛,游客们搭乘直升机进行低空游;广东省深圳市上空,无人机忙着配送外卖……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低空经济发展正为各地消费者带来便利生活。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此后,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低空经济加速发展。在3000米低空空域内,被称为“低空经济”的各类飞行活动所产生的综合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抢抓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如今,“无人机送货”场景在多个城市变为现实;深圳到珠海的首条低空短途航线正式开通,打“飞的”从深圳去珠海单程只需20分钟;能够实现安防、巡检作业的无人驾驶飞行器登场……随着低空经济在物流、旅游、农业、消防、巡检等商业化应用场景接续落地,低空经济正稳步“腾飞”。中国民用航空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在这一过程中,各地税务部门打好“政策+服务”组合拳,助力各地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期,四川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相应政策,安排2亿元资金推动低空经济“起飞”。

  在四川天府新区的鹏飞科技园生产车间内,身着深蓝色工作服的技术工人正操作着数控加工中心设备,将原材料逐一加工成生产无人机所需的各种结构件,完成组装后这些工业无人机将被投用于测绘、巡检、安防监控、应急等领域。  

  “2022年以来,在税务干部的辅导下,我们公司共享受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出口退税、留抵退税等税收优惠超3000万元。”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四川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税务部门立足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场景建设,聚焦本土低空经济企业初创、成长、成熟等阶段涉税需求,主动靠前服务,深化“政策找人”,用好用足各类税费优惠政策,持续优化服务举措,以税惠“添翼”助力低空经济乘势起飞。

  低空经济中,能在垂直方向起降和着陆、在低空范围内飞行的电动垂直飞行器——eVTOL备受行业关注,是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近期,获得eVTOL三证齐全的亿航智能正是广州低空经济领域的代表企业。据公司副总裁贺天星介绍,相较于传统航空器,eVTOL在技术架构、构型、性能、功能、运行模式和飞行环境等方面均有巨大的差异,公司为此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攻克和创新。

  “这些项目的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需要有大量的资金需求。研发投入的加计扣除有效提升了我们的资金利用效率。此外增值税即征即退、出口退税等税收优惠,也为我们充盈了资金。”贺天星表示。

  记者了解到,2023年3月,国家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并明确作为一项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在税惠政策的支持下,企业在加大研发投入上少了负担,多了底气,极大地激励科创型企业投入研发创新。

  作为低空经济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低空旅游成为近年来旅游消费的一个新热点。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其中提出要拓展新型通用航空消费示范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发多样化低空旅游产品,推进“通用航空+旅游”应用示范。

  在海南,三亚的动力伞、热气球和直升机空中观光等旅游产品人气火热;陵水红角岭国际滑翔伞飞行营地的滑翔伞飞行体验,年接待游客量稳居全国前三;在琼海、儋州、万宁、乐东等地多点开花的跳伞项目,使海南成为全国跳伞基地、跳伞教练和体验游客最多的省份。

  “乘势而为做强海南低空旅游经济,可反向拉动低空金融、贸易、制造等经济。”中国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昱表示,在低空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为相关企业减轻了负担,增添了活力。“税费优惠让我们有更多资金可以投入到公司的经营发展中。我们计划在海南投入300架无人机,开发更多低空服务场景。”刘昱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