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 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有哪些?官方这样解读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 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有哪些?官方这样解读
2024年06月15日 10:11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6月15日消息 为全面系统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进一步推动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于6月初发布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通知。行动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旨在引导公众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央广网特推出系列稿件,逐条解读《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以更好地传播健康知识,引导公众更加重视健康、维护健康、享受健康。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第三条:主动学习健康知识,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释义: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当树立对自己健康负责的理念,建立正确健康观,积极学习健康知识与技能,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提升自身健康素养,把健康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行为方式。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在当前以慢性病为主的疾病谱背景下,在影响健康的各类因素中,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的影响最大,其贡献率占到60%。因此,改变不健康行为,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结局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个人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的因素。

  健康的生活方式既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预防控制慢性病的“四大基石”,也包括做好手卫生、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重咳嗽礼仪、开窗通风、分餐公筷、垃圾分类等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文明卫生习惯,还包括规律作息、劳逸结合、充足睡眠、环境整洁、绿色出行、节约环保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外,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的总结。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向公众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公民应学会利用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和技能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慢性病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