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科技灌溉 有效“解渴”(坚决打赢“三夏”生产攻坚战)

科技灌溉 有效“解渴”(坚决打赢“三夏”生产攻坚战)
2024年06月15日 12:59 新浪新闻

  □本报记者 师喆

  “现在90%的玉米地都已经播种了,正在进行灌溉。”6月13日下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以下简称“灌溉所”)副研究员秦安振从获嘉县照镜镇的农田里走出来时,已是大汗淋漓。

  近日,我省多地持续高温干旱,长期从事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灌溉与智慧决策研究的秦安振,跟随国家玉米产业专家团专家走入田间地头。在充分了解旱情后,为农户提出了少浇勤灌、局部湿润、留墒保苗等建议。

  高温天气给不少采用大水漫灌的农户带来了难题。“灌溉周期漫长,地块容易晒裂,漫灌后有积水的地方一旦升温,很可能将玉米苗烫死。”秦安振介绍,室外温度40℃左右时,地面温度能达五六十摄氏度。

  如何科学灌溉才能有效为作物“解渴”?他建议,首先要避开12时至14时的高温时段,在10时之前或16时后再进行灌溉。在灌溉方式上尽量避免大水漫灌,建议使用滴灌或卷盘式喷灌,缩短灌溉周期。

  “根据气象信息部门最新预测,我省旱情还将持续,这可能会导致水分蒸发幼苗烧死等情况。因此一定要保证首次灌溉量,湿润层要达30~40厘米,出苗后也要继续关注苗的质量。”秦安振建议。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除了科学的灌溉方式,还有不少创新工艺和先进装备在为抗旱保收护航。

  在中国农科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的“地中渗透仪”实验场,地下1米深处埋有上千个传感器,扫描二维码就能看到从0到100厘米每个土层深度的含水量。一旦土壤水分值达到下限就会及时推送信息,以实现土壤环境因子的实时监测。据介绍,通过精准灌溉,可以节约15%的用水量。

  “今年我们还研发了一款新型播种机,能够做到边清茬边增播以及种肥同播,玉米出苗会更加均匀。”秦安振介绍,目前新设备已在获嘉县照镜镇的种粮大户中进行推广应用,出苗均匀率可达95%以上,比传统播种机提高了5%~10%。

攻坚战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