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上海中考今开启:“人生首场大考”之后,还有更多机遇在前头

上海中考今开启:“人生首场大考”之后,还有更多机遇在前头
2024年06月15日 06:58 新浪新闻

  -编者按-

  又到中考时间!

  今天,上海全市的初三学子将步入中考考场,迎来“人生首场大考”。望着意气风发奔赴考场的他们,让人不得不感叹:青春真好!少年未来可期。

  考场之外,不少送考父母对这次考试的紧张程度一点不亚于考生。一路陪伴孩子升学,既要做好家庭后勤保障、成为“坚强后盾”,又要为孩子的前途绸缪,为人父母者的压力着实不小。

  坦率说,中考之所以受关注,包括因中考而产生的升学压力,多少和“普职分流”有关:中考之后,一部分学生可以进入高中、继续深造之路,另一部分学生则会转向中职校等学校接受职业教育。

  如何看待中考这个转折点?对考生来说,上名牌高中、普通高中或中职校,中考之于人生的“权重”究竟多重?如何帮助孩子走到更远的未来、发展得更好?今天,我们邀请几位资深教育工作者,和考生尤其是考生的父母们谈谈中考。希望他们的见解、分析和感悟,能给考生家庭带来启迪和帮助。

   零陵中学的老师们为每一位初三学子书写了祝福满溢的加油贺卡。

  选最适合的赛道,为人生增值

  陆振权(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上海闵行田园高级中学校长)

  ■在当前较为多元的升学体系下,无论是进入高中还是中职校,都拥有升入高一级院校乃至读到硕士、博士的通道。因此,无论孩子升入什么类型的学校,都可以成为他们未来发展的光明之路

   北外田园高中坚持以美育为底色以创意为特色打造家门口的优质高中。

  一年一度的中考今天拉开大幕。经过这场考试,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三毕业生就要各奔东西,去到高中阶段学校继续开启新的征程了。此刻,有些家长满怀希望,期待孩子能就此考进名校;也有的家长不免忧心,为学习成绩平平的孩子担心起未来出路。

  通常而言,中考会将学生分流至几类学校: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市特色高中、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普通高中、中职校。在当前较为多元的升学体系下,无论是进入高中还是中职校,都拥有升入高一级院校乃至读到硕士、博士的通道。因此,无论孩子升入什么类型的学校,只是具体的赛道有所不同,但都可以成为他们未来发展的光明之路。

  能进入“四校八大”和各类市、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固然是好,但如果未能如愿,孩子也并非没了出彩的机会。要知道,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时间差异,有空间差异,也有个性潜能的差异。时间差异,就是俗称的“早熟”和“晚熟”;空间差异,即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的适应性差异,好比每个学生都像花朵一样有自己的成长和开放时区,有的花开得早,有的花开得晚;从个性潜能来看,有的学生擅长逻辑推理,有的擅长形象思维表达,有的擅长体育,有的擅长艺术,正可谓每位学生天生有才,每位学生各有精彩。

  所谓的“头部高中”,通常适合专注力强、能够很快静下心来学习,并具有学习潜力的学生。因为在那里,教师的时间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学上,在管理和关心学生身心发展上会相对少一些,所以学生要非常自觉、自律、自主,同时还要尽可能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和特色高中,适合个性特长鲜明,或者有偏科迹象的学生,以及目前成绩平平,但热爱生活、兴趣爱好广泛的学生。中职校则适合不太喜欢竞争,或者动手能力强但学习专注力不够,又或是还没“开窍”,在父母看来有些“浑浑噩噩”的学生。

  事实上,每年都会有部分通过名额分配进入到“头部高中”的学生,因跟不上学校的学习节奏,导致学习很紧张、很吃力、甚至感到痛苦,有的干脆中途放弃……试想,如果这些学生当初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普通高中或特色高中,可能会更受关注,更好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为自己的人生增值。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三年高中生活,会是更健康的、愉快的、美好的。

  放眼上海,当前不少普通高中都办得很有特色。如果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气质”匹配,那这些特色课程和氛围都会让他们如鱼得水,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经过三年学习后,这些学生考入自己理想大学和理想专业的可能性也很大。

  如果孩子的中考成绩连普高线都没有达到,那也不必失望。中职校开设的专业对接的都是社会紧缺的技术型工作,毕业后工作不难找、薪水也不菲。再加上现在有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等途径,要实现大学梦并不难。

  教育,是为了让人生更加美好幸福。面对中考这一学生阶段的首次统考,除了尽力发挥水平,考生和家长也要坦然面对现实。要相信,孩子无论未来身处何方,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就能够前程锦绣,一路繁花,人生精彩。

  有爱的家庭,支持孩子走得更远

  金琪(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党委书记)

  ■所谓“家有考生,各尽所能”,孩子在考场上战胜试题,父母真正要做的,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

   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给考生们准备的礼物。

  今天是中考开考的日子,想必与在考场上拼搏的孩子们相比,站在考场之外的父母们,心情也着实复杂、紧张。

  这些年,我们老师在目送一批批学生毕业、送上美好祝愿的同时,也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真正对孩子未来产生深刻影响的,并不是一次中考的分数,而是一个有爱的家庭。对考生而言,坚强温暖的家庭支持,才是让他们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的最有力的力量。

  我们学校的初三班主任姚磊老师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一次家长会上,他请家长们坐在自己孩子的位置上。一个多小时过后,班主任问家长:“你们坐在这样相对逼仄的桌椅之间,觉得累吗?”没等家长回答,这位老师继续说,“大部分家长虽然工作忙碌,但办公环境相对宽松。你们坐的椅子,要么是舒服的转椅,要么是符合人体工学规律的办公椅。但你们的孩子每天要坐在硬板凳上,从早晨八点学习到下午四五点,还要付出脑力劳动,认真听讲、完成作业。”这位班主任老师,其实是希望家长能有一些代入感,懂得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辛苦和承受的压力。

  从教30多年,我越来越觉得,现在的学业对初中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就拿中考来说,考试形式一直在变革之中,陆续增加了体育、理化实验操作考试、英语听说测试等内容,希望考察学生知识积累之外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学生综合素养越来越好,孩子们积累的知识和常识,有时候甚至比老师还多。

  如今,社会上还流传这样一种说法,称“中考甚至比高考挑战更大”。这种说法,也有一些道理。要知道,初三学生本身就处于青春期,看似个子高高的,但身体、心理各方面的发育并没有完全成熟。想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安排好学习和复习的节奏——对一名只有十五岁左右的孩子而言,并不是易事。这种掌控的难度,甚至超越了高三考生。此时,家长的理解和陪伴就显得十分重要。

  初中学段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尤其知道家庭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以我们学校为例,进入初三以来,学校围绕家长如何陪伴孩子度过初三这段特别的时光,召开了三次家长会。我们特别强调“晚餐文化”,学校鼓励家长再忙也要陪伴孩子吃一顿晚饭,因为晚饭时光是家长和学生分别忙碌了一天后最放松的时间,也是亲子之间交流、谈话最自然的时间。尤其当孩子处于一个人生的关口时,家长可以自然地在餐桌上讲一讲自己的中考、高考故事,讲讲自己在面临重要选择时是如何思考的等等,引导孩子树立信心,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做一些长远规划。

  所谓“家有考生,各尽所能”,孩子在考场上战胜试题,家长则要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中考很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家长要关心孩子,但不要太关注;要送祝福,但不要给压力。父母真正要做的,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疲惫时,给他们减减压;孩子烦躁时,给他们宽宽心;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他们鼓鼓劲……孩子每一个成长的瞬间,父母都用心地陪他们走过,必将收获一个美好的未来。

  中考之后的选择,要有“预见未来”的规划

  胡杰(上海市进才中学校长)

  ■绝大部分学生并不会因为中考失利,就此陷入人生的“滑铁卢”。毕竟,孩子未来的求学路、人生路还很长,有很多不确定性,有很多机遇在等待他们

   中考的选择,是十四五岁的少年在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初步形成后的一次人生初选择。

  又到一年中考时。今年,我想跟考生和家长聊聊“选择”。

  中考的选择,是十四五岁的少年在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初步形成后的一次人生初选择。

  中考之后的路怎么走?确实,如果选好了,他们可能会顺利地走完高中、进入大学,甚至会成为孩子一生“开挂”的起步;但即便没选好,走上一段弯路、经历一点波折,绝大部分学生并不会因为中考失利,就此陷入人生的“滑铁卢”。毕竟,孩子未来的求学路、人生路还很长,有很多不确定性,也有很多机遇在等待他们。所以,中考之于孩子一生的影响,其实没这么大。

  很多家长和考生可能已经意识到,当下,选择的能力,越来越重要。从基础教育阶段选择就读的学校,到中考时填报心仪的高中,再到读高中后选择高考加试科目,进大学后选择专业以及未来选择就业方向、工作岗位……我们的一生,似乎都在不停地作出选择。有人甚至说,学得好不如选择得好。选择,有时候确实会改变人们前进的方向。

  对于初三考生而言,中考之后,究竟该做出怎样的选择,结合这些年的任教经验,这里给大家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眼光放长远,要有“预见未来”的规划。升学关乎个人成长,但要看到,个人的成长一定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故而我们在作出选择之前,要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考量。将来选什么专业,从事何种职业,也应该是从中考就需要考虑的问题。进入高中后,就要面临高考“小三门”科目的选择,而这个选择会影响到未来大学攻读的专业。从近期教育部和高校发布的消息来看,高校理工农医等专业的招生比例有所提高,未来就业的适应性会比较有优势。

  中考后,考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学情和兴趣爱好,选择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或者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上海还在打造特色普通高中,总体来看,现在留给考生的选择很多元。

  二是做适切的选择,不一定追逐“最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并非一定要考入所谓的“四校八大”才算成功。对一部分学生而言,与其瞄准所谓的“头部学校”,不如选择一所更适切个人发展的学校。

  考生在填报中考志愿时,当然可以把目标设定得高一点,报考那种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高中。而且,由于上海中招实行名额分配到校和名额分配到区政策,政策红利的释放也可以帮助一些考生达成目标。但要提醒的是,即便有的考生在中考时“捡漏”成功,心里也要清楚:去了一个与自己学习水平差距较大的学校,今后必须要加倍努力才行。相比之下,选个自己合适的学校,将来报考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样氛围友好的学校,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三是要遵从内心。孩子初中毕业时,自我意识已形成,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此时,父母要在理性分析、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面对升学选择题,填好志愿表,规划孩子未来的发展之路。毕竟,读书是孩子自己的事。而且要提醒家长的是,从近几年大学专业冷热的切换程度来看,高中毕业生的选择不再像过去那样高度集中在金融、计算机等几个热门专业,更多的人会从兴趣出发,关注一些小众专业。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不同行业之间的沉浮变化只在瞬间,我们无法预判未来哪些行业一定“长红”,所以在孩子求学这件事上,应该懂得放手,选择自己所爱,才是最好的职业。      

   文:陆振权 金琪 胡杰

   图:除署名外均为校方供图

   编辑:施薇

   责任编辑:樊丽萍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