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2024年06月15日 15:54 新华网

    新华社武汉6月15日电(记者闫睿)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获悉,该院心血管内科陈琛教授、汪道文教授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了心肌细胞内长链非编码RNA DCRT介导的线粒体代谢功能紊乱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作用及机制。这为扩张型心肌病损伤的防治提供了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循环》在线发表。

    扩张型心肌病是导致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目前治疗手段相对有限。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内长链非编码RNA在心肌肥厚、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

    研究团队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发现,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组织和TAC诱导的心衰小鼠模型中,DCRT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功能实验显示,减低表达心肌细胞中DCRT会导致小鼠心腔自发扩大并伴随心功能降低,而高表达心肌细胞中DCRT能够显著改善TAC诱导的心功能异常。这表明,DCRT可能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分子机制方面,研究团队发现DCRT通过与聚嘧啶束结合蛋白1相互作用,阻止NDUFS2重组蛋白进行外显子跳跃剪接,有助于保证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通过腺相关病毒rAAV9介导的心肌细胞DCRT高表达,可以阻止NDUFS2重组蛋白进行外显子跳跃剪接,从而降低心脏氧化应激水平,改善心肌收缩功能。

    汪道文说,团队近年来深入研究代谢紊乱在心肌病和心力衰竭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揭示了非编码RNA和代谢产物等通过多种作用方式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这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提供了基于代谢调控的全新治疗策略。

外显子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