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饶曙光 | 作为电影之城的上海:历史与未来

饶曙光 | 作为电影之城的上海:历史与未来
2024年06月15日 08:21 新浪新闻

  上海,这座东方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是文化繁荣的沃土。在这片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土地上,电影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书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辉煌篇章。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上海电影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蓄势待发,向着更加广阔的未来迈进。

  早期上海电影的辉煌历程

  上海电影早期的起步是在一个开放、多元、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开始了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913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电影公司“新民公司”在上海成立,并拍出了中国第一部无声黑白短故事片《难夫难妻》。许多电影公司在上海创立并发展壮大,不仅出品了大量的影片,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人才。同时,美国著名的电影公司如米高梅、环球、华纳等也在上海设立分公司,使得早期上海的电影产业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

  1949年11月16日,上海国营电影制片机构——上海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自此,上海的电影事业发展,迎来了新面貌,迈上了新台阶。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上影厂一批老电影艺术家的积极倡议,1993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最终成功举办,这是中国首个获得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证的国际A类电影节。以电影为纽带,上海国际电影节不仅致力于持续深化各国、各民族、各地域电影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也提升了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

  早期的上海电影就呈现出一种开放、多元的文化特色。电影类型多样,产量也非常大,这种特色在后来的上海电影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独特的海派电影文化。此外,上海电影注重创新,不断尝试新的拍摄手法、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上海电影人敏锐地捕捉到新的社会现象和时代精神,创作出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揭示社会问题的影片。这些影片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新意,而且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上海电影还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制作水平和艺术品质。无论是在影片的数量还是质量上,这一阶段的上海电影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新世纪后的上海电影产业

  步入新世纪以后,上海电影产业链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形成了集制片、发行、放映、衍生品开发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生态链。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上海电影产业的强大实力与活力,也预示着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制片环节,上海凭借雄厚的资本和人才优势,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优秀电影制作团队前来合作,推动了上海电影制作水平的提升。

  发行和放映环节是上海电影产业链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拥有完善的电影发行网络和放映体系,覆盖了线上线下多个渠道。通过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联动,上海电影得以迅速进入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并通过积极推广数字化放映技术,提升观众的观影体验。

  衍生品开发是上海电影产业链的又一亮点。上海电影产业通过深入挖掘优秀IP资源,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市场潜力的衍生品,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更多与电影互动的机会,也为电影制片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新世纪后的上海电影产业还呈现出几个特点:

  国际化趋势明显。上海电影产业积极加强与国际电影界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本土电影走向世界。

  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上海电影产业在制片、发行、放映等环节都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这不仅提高了产业效率和质量,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观影体验。

  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达。上海电影产业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也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达。通过创作具有深度和内涵的电影作品,传递正能量和价值观,提升文化软实力。

  同时,上海还积极扶持本土电影创作,鼓励电影人挖掘和表达本土文化,为观众带来更具内涵和深度的作品。

  总的来说,新世纪后的上海电影产业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为上海城市的经济地位和国际化程度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上海电影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市场竞争激烈、人才短缺等,需要持续努力和改进,以实现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上海电影未来发展前景

  面对新的时代机遇与挑战,上海电影要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布局未来发展,以技术创新、优质内容、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人才培养与引进等多方面为核心,力求实现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发展。

  第一,技术创新将引领上海电影的未来发展。上海电影行业需不断借助先进的拍摄技术、后期制作技术以及数字化放映技术,提升影片质量和观影体验。积极探索新的制作技术和表现方式,为观众带来更为震撼和真实的观影体验。

  第二,优质内容始终是上海电影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此外可继续推动题材的多元化和类型的创新,探索出更多类型的影片,以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与此同时,要注重挖掘上海本地文化和故事,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的电影品牌。

  第三,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结合现代审美和表达方式,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电影作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国际合作有助于中国电影更好地融入全球电影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未来需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电影市场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制作理念和技术,从而提升上海电影的制作水平。

  第五,上海电影学派的提出、深入阐释,有助于上海电影的文化自觉、美学自觉,也有助于上海电影的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上海电影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产业集群。

  第六,人才是电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与引进是上海电影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上海电影行业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为电影创作和制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时,加强团队建设,形成具有凝聚力和创新精神的电影制作团队。

  上海电影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文化特色,开放、创新、包容的精神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不断探索新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方式,续写上海电影更加辉煌的篇章。在中国电影色彩斑斓、丰富多元、动态平衡、共同发展的版图上,上海电影依然是最闪亮的一个板块;上海电影基因也会以其巨大的内生动力助推中国电影实现可持续、高质量、集约化发展,助推中国电影从大国走向强国。      

   文:饶曙光(电影理论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图:王竟成

   编辑:施薇

   责任编辑:邢晓芳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