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培养成就更多科学大师

培养成就更多科学大师
2024年06月16日 06:18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的回信,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倍感振奋。

  姚期智是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是图灵奖创立以来唯一获奖的华裔学者,是世界现代密码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回国任教二十年来,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教书育人、科研创新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出期许——“希望你坚守初心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大家继续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推动学科交叉与前沿创新,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作出新的贡献。”这其实也是对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和科技人才队伍的期许。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新时代的中国大学能培养成就更多科学大师吗?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有给出肯定回答的信心和决心。

  论时势风口,外有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兴未艾,内有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时势造英雄,历次世界科技强国崛起和更替过程中都会涌现灿灿群星,如今这个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必定也不会例外。

  论制度优势,我国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新型举国体制正在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人才制度建设迈入历史新阶段。近年来,我国科技、教育领域各项改革举措纵深拓展,为人才减负松绑,新一轮制度创新必将带动释放新一轮人才红利。

  论人才基础,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已经到来,每年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毕业生的数量超过500万,全球领先。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

  当然,看到优势的同时,也要正视不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与建设科技强国的强烈需求相比,我国顶尖科技人才数量仍显匮乏。比如在《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3》和《全球前10万顶尖科学家榜单》等不同榜单中,中国入选科学家虽然人数不少,但美国入选人数都是中国的数倍之多。此外,中国科技人才结构还需优化。我国STEM专业博士毕业生占比不足70%,从事基础研究的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占比仅约8.2%。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这两个占比都有较大提升空间。

  继续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还有很多工作可做。要坚持党的领导,将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奋斗方向,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驱动力,让科技人才把人生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要拓宽资金渠道,改变目前我国创新人才培养主要依靠财政投入的模式,从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化动员机制,鼓励科技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顶尖创新人才培养。要革新科教生态,转变功利化的教育理念,保护年轻人的创新热情与理想,把中国打造成为全球人才向往之地、创新人才心安之处。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展望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必将涌现出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科技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智力支撑。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惠敏)

总书记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