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麦收时节丨丰收的味道

麦收时节丨丰收的味道
2024年06月16日 09:00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6月16日消息(记者周尧 四川台记者李慧娟)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颗粒归仓,是对丰收最美的注解,也是最让农民心安的大事。在“天府之国”四川,粮食收储正在火热进行。中国之声特别策划《麦收时节》,16日推出《丰收的味道》。

  上午9点,四川绵阳三台县夏粮收购点,售粮的车辆已经排成一队,卖粮人熟练地在信息登记窗口刷身份证、录入车牌信息,等待质检。

  谢彬,三台县梓菽粮油公司副总经理,有着36年收储经验的“老把式”。

  谢彬:今天跟我们预约收购的有3家,有一百多吨麦子,大概一天的时间就能收完,全机械收,很轻松,我们最多的一天还收过四百多吨。

  多年以前,一到收储季,谢彬心里就忍不住打鼓。那个时候定粮食等级,靠眼看,靠牙咬。左边咬累了换右边,右边咬疼了换左边。

  谢彬:以前的入库检验人员,用牙齿咬小麦,感官鉴定粮食的硬度、脆度,来判断粮食的水分,全凭经验。

  现在可轻松多了,谢彬只需要紧盯实验室设备屏幕上的数字,各种指标一目了然。

  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操作下,一份份小麦样本被放入不同的仪器进行分析。这些仪器能精确分析出小麦的水分、容重、杂质、重金属含量、呕吐霉素含量等指标。

  谢彬:我们就借助这些高技术设备、设施,这能直观地反映出粮食的一些卫生指标。

  整齐排列的粮仓从外面看就是一间间高高的平房,里面却别有洞天。这个粮仓能储粮一千多吨,粮仓外墙设置了一架5米到6米高的楼梯,连接到仓门。谢彬爬上楼梯进入粮仓,乍一看,麦子好像就平铺在地面上。

  谢彬:粮仓里面我们安装了180个粮温检测点,在粮堆30公分以下的距离按照间隔1.5米的距离平均分布,同时我们还安装了电子测温测湿检测仪。

  伴着夜色,老谢检查完最后一个粮仓,关上了仓门。他没有急着走,一脸笑意问身边的同事:你闻,这麦子的香味,是不是丰收的味道?

  谢彬:我们的粮食逐年增多,仓也越装越满,我也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的丰收年。

麦子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