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网络暴力治理再出新规 恶言恶语伤人理应担责

网络暴力治理再出新规 恶言恶语伤人理应担责
2024年06月16日 11:27 新浪新闻

  网络暴力治理再出新规 恶言恶语伤人理应担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赵精武

  近年来,部分营销号、网络大V为了获取用户流量、谋求不正当利益,通过发布网络谣言信息、编造真假参半信息、恶意揣测信息等方式激化社会公众的群体情绪,诱导网络舆情方向,进而引发网络暴力事件。部分网络暴力事件甚至延伸到线下的住所骚扰、人身恐吓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的致使被网暴者情绪失控、自杀轻生。

  为治理网络暴力信息,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继《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之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文旅部、国家广电总局等多部门联合出台《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从明确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预防预警机制、规范网络暴力信息和账号处置、强化用户权益保护、加强监督管理、明确法律责任等方面,为加强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提供有力支撑。该规定不仅是既有网暴治理规则的内容细化,更是结合治理实践创新性地明确了相关义务主体的义务履行方式。

  在治理理念和基本原则方面,该规定提出了“源头防范、防控结合、标本兼治、协同共治”的基本原则。该原则实际上反映了一种网络暴力信息全生命周期治理理念,多管齐下,从网络暴力信息的发布、传播、扩散、恶化等多个环节预防和整治网暴风险。该原则意味着相关监管活动既要从源头预防网络暴力信息的生成和发布,又要重视监管机构与平台经营者、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到网络暴力信息的预防和管控活动,更要从根本上根治诱发网络暴力发生的因素。

  在具体治理规则方面,该规定对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法定义务履行方式作出了明确要求。在履行预防预警相关义务时,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存在网络暴力信息风险时应当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对异常账号及时采取真实身份信息动态核验、弹窗提示、违规警示、限制流量等。因为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异常账号推波助澜和社会公众被误导,故而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针对异常账号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如屏蔽和核验其发布、传播网络暴力信息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是针对被误导的社会公众,及时说明相关事实真相,疏解网络群体激化情绪,事前预防网络暴力的发生和扩大。在履行保护机制相关义务时,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完善和优化私信机制,提供设置仅接收好友私信或者拒绝接收所有私信等网络暴力信息防护选项,鼓励提供智能屏蔽私信或者自定义私信屏蔽词等功能。有筛选屏蔽功能的私信功能显然能够在保护被网暴者不被侵扰的同时,确保账号功能的正常使用。

  在监管体系方面,该规定明确了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网信部门会同公安、文旅、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对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会商通报、取证调证、案件督办等工作机制,真正实现“无死角式”全方位治理网络暴力信息。并且,这种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更能有效地从多个监管路径预防和控制网络黑灰产操纵的恶性网络暴力事件,也契合了该规定提及“标本兼治、协同共治”的基本原则。

  总结而言,此次规定的公布将有助于解决网络暴力事件对社会公众的侵扰,有力威慑和惩治网络暴力事件背后的网络黑灰产链条,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