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荔枝网评:全力以赴应对高温和干旱的“双重考验”

【地评线】荔枝网评:全力以赴应对高温和干旱的“双重考验”
2024年06月16日 09:23 新浪新闻

  特约评论员/黄宗跃

  连日来,北方地区高温天气持续。水利部近日针对河南、河北两省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中央气象台预计,17日至6月下旬前期,我国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天气将再度发展。

  高温和旱情,往往同时出现。国家气象中心开展递进式服务,于6月6日提前预报华北、黄淮等地将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并发布高温预警;水利部科学精准调度大江大河大湖水量和大库大闸等流域骨干水工程,加强黄河干流抗旱水量调度……为应对高温天气及旱情,多部门积极展开应对,做好预报预警、水量调度、农业技术指导等工作。各级各部门当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出发,科学研判调度,采取务实管用的措施,把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

  当前正值“三夏”生产关键时期,特别是黄淮海地区正值夏播高峰期。“天公不作美”,更要积极保农业、保收成。农业农村部要求相关省份加强旱情调度,组派专家组和农技人员指导落实造墒播种、播后浇“蒙头水”、坐水种等抗旱措施,确保夏播顺利开展。山东省统筹配置水资源,目前已指导156处大中型灌区充分利用水库、河道、机井等一切可利用水源,开展提引水灌溉,扩大灌溉面积,累计抗旱灌溉1187.69万亩;河南省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抗旱播种保苗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就抗旱播种、田间管理、旱情监测、水源调度等提出要求……针对高温天气及旱情,华北、黄淮等地全力以赴抗旱保夏播。尤其在旱情高风险地区,基层党员干部要及时带领和动员群众,因地制宜“蓄、引、提、调”,采取流动浇田、找井打水等方式开展抗旱自救,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抗高温、战旱情的主战场不只在农业,绿植及路面养护、户外劳动者保护、居民健康等也是高温和旱情带来的考验。在河北石家庄,当地依托楼宇党群服务中心、爱心商家等打造436家“暖新驿站”,为快递员、外卖员等群体提供歇脚纳凉服务;在山东滨州,当地灵活调整环卫工人作业时间及作业模式,高温时段以快速保洁和机扫保洁为主,最大限度使用机械化作业替代人工作业……针对持续高温现状,各地采取多种措施防暑降温,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保护。全力以赴抗高温、战旱情,就要尽最大努力保护公众尤其是户外工作者安全健康,切实做好高温天气下劳动者权益保障有关工作,通过城市绿化、改善建筑隔热和增设遮阳设施等手段,增强城市的耐热性和舒适度,不断提升社会整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共同构建更加坚韧的防暑体系。

  越是形势严峻、战线拉长,越要全力以赴、增强底线思维,牢牢把握应对高温极端天气的主动权。民生服务,要防范高温、旱情引发的供需失衡、价格暴涨等市场现象,切实做好保障群众饮水、确保蔬菜粮油基本物资稳定供应等工作。电力保供,要坚持供需两端发力,把问题想在前、把预案做在前,把困难考虑更充分,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不让电力供应紧缺波及基本民生领域。公众要尽量减少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高强度体力活动或户外运动,外出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和热射病发生。此外,各地各部门也要统筹抓好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防溺水等各项工作,通过增加劳动者休息时间和轮换班次、严格落实防暑降温费和高温津贴待遇、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监督检查等,切实做好高温天气下劳动者权益保障有关工作。

  高温天气还未结束,旱情还在持续。让我们时刻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知重而担、履职尽责,勠力同心,把各环节、各方面工作想得再周全一些,把工作做得再细致一点,众志成城,应对好高温和干旱的“双重考验”。(黄宗跃)

黄淮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