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祝碧衡 | 在城市发展中激活文化遗产

祝碧衡 | 在城市发展中激活文化遗产
2024年06月16日 11:54 新浪新闻

  上海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通过编制上海大都市遗产地图集、建立全面的遗产评估体系,进一步活化遗产资源,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更好融入城市更新全过程,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建设。

  21世纪的大都市已成为多样化文化表现形式的实践空间。“大都市遗产”作为新形势下遗产保护与管理的一个整体的概念应运而生。目前,“大都市遗产”还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定义,不过一般来说是指一个城市中具有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或科学价值的遗产,包括建筑物、街区、地标、景观以及与城市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大都市遗产”概念提出的目的是保持这些价值的连续性,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参与。

  编制大都市遗产地图集

  大都市遗产地图集可以是一个在线平台,通过使用数字技术来记录、可视化和叙述不同历史环境的独特特征,以详细的地图和分析性叙述为特色,为用户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城市遗产的复杂性和价值。通过强调城市遗产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支持更好地管理城市遗产。该地图集的核心是致力于强调建筑环境、自然特征和无形资产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元素共同塑造了历史城市的特征,范围超出了世界遗产名录、优秀保护建筑等。

  一方面,通过系统化的调研、记录和解析,详细记录上海特色的历史建筑,包括但不限于各时期的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文化遗址归档:对上海的古镇、古寺、革命遗址等进行归档;历史街区描述:详细描绘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街区和文化风貌区;自然遗产信息整合:收集并整合上海滩涂湿地、河流水域、城市绿地公园、郊野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区域信息。另一方面,编制地图集,包括地图设计应用:采用GIS技术,准确绘制遗产地点在大都市中的分布;内容编排:每个遗产内容配以详细描述、历史背景、保护现状等;图像资料整理:收集并整理历史与现代的照片、图纸等资料,形成丰富的视觉档案与资源数据库。

  构建全面的大都市遗产评估体系

  构建全面的大都市遗产评估体系,包括多维度价值评估:依据历史-文化、艺术、经济、社会等多方面价值因素,不仅评估建筑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进行评估;按照遗产的性质和功能进行分类,便于专题研究和管理;随着城市发展和社会变化,定期更新遗产评估,确保遗产保护的时效性和相关性。结合大都市遗产地图集的发展更新,为城市规划、自然资源保护和政策制定者提供重要依据,指导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整合。

  将城市遗产资源融入城市更新过程

  将城市遗产融入城市更新是一种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它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和历史,还能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一是整合规划与制定支持政策,实施基于整个区域的保护策略,包括文化景观和城市环境的综合管理。在城市更新项目的规划阶段,将遗产保护纳入考虑,确保遗产的价值得到体现和增强;将遗产保护融入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政策中,制定和实施旨在保护大都市遗产的政策和法规,并确保政策间的协调一致。二是可持续的更新和利用,通过适应性再利用,将遗产建筑和地区转化为公共空间、文化中心、商业设施等,赋予其新的功能和生命力;采用绿色建筑和可持续设计原则进行更新,确保遗产保护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三是让当地社区参与遗产的保护和更新过程,确保更新计划符合社区的需求和愿望;通过展览、讲座、工作坊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城市遗产价值的认识,培养公众的共同保护与开发意识。

  (作者单位: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文:祝碧衡 图:袁婧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祝碧衡 图:袁婧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上海市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