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业务收入规模十年增长近十倍,武汉软件产业蓄势进发

业务收入规模十年增长近十倍,武汉软件产业蓄势进发
2024年06月17日 06:44 新浪新闻

  近一个月,“软件”成为武汉热词。

  5月25日,东软软件园投用;6月12日,达梦数据库科创板上市;6月14日,第二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在汉举办。

  十年一台阶——2013年,武汉成为“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截至去年,武汉软件业务收入规模已从创建前的300亿元规模跃增至3023.8亿元,尤其近两年增速位居14座“中国软件名城”之首。

6月14日,第二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在汉举行。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作主旨报告。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6月14日,第二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在汉举行。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作主旨报告。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武汉正在加快推进以软件为关键要素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并亮出攀登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市软件业服务收入突破4500亿元,从远期看,软件信息业将发展成为武汉新的支柱产业。

  缺龙头?从工业重镇的土壤里汲取养分。缺“块头”?在空间的拓展里量体裁衣。缺“种子”?在新赛道里播下希望。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武汉一步一个脚印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

  到制造业生产一线去找场景

  华星光电等牵头“软件应用创新联合体”

武汉华星光电工厂(资料图)。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武汉华星光电工厂(资料图)。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在TCL华星武汉基地,国内第一条主攻折叠屏的6代柔性LTPS-AM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上,格创东智打造的人工智能自动缺陷分类系统正在工作。

  相对于人眼识别,AI识别速度提升5—10倍,准确率从人眼的85%提升到90%以上。

  在半导体制造、新能源等视优异品质和高良率为“生命线”的高端制造领域,良率提升1%或将带来近千万元的效益。如今,武汉华星光电已是湖北省首家产值超百亿元的半导体显示面板企业,成为全球最大的LTPS(低温多晶硅)单体工厂。

  此次“软”“硬”结合,也诞生了半导体制造业国家级双跨平台——湖北格创东智。如今,这家企业已为600余家武汉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

  格创东智副总裁、半导体事业部总经理肖长宝介绍:“工业软件是半导体制造的‘大脑和神经’,直接反映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制造企业要加大应用场景的开放,软件企业也要加紧攻关,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6月14日,第二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在汉举办。图为开幕式现场。长江日报记者 高勇 摄6月14日,第二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在汉举办。图为开幕式现场。长江日报记者 高勇 摄

  就在6月14日举行的第二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上,武汉市“半导体显示产业工业软件应用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由武汉华星光电牵头,包括格创东智在内的产业链上下游工业软件研发企业、高校院所紧密合作,将推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行业关键业务场景开放,针对多类工业软件进行联合攻关应用创新。

  当日,中部6座省会城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联合发起《推动中部地区软件新质生产力崛起倡议》,提出要软硬协同,着力促进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机器人、光伏等硬件产业与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以及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软件服务协同创新,要到广大的生产一线去发展软件产业。

  航空制造商达索集团孕育出工业软件龙头企业达索软件,硬件企业西门子跻身全球前十大软件商,从宝钢自动化部发展起来的宝信软件,已是中国软件百强企业……长江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不少把“软件定义硬件”作为顶层设计的企业,都在产业升级中迅速成长。作为工业重镇,武汉拥有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为培育软件龙头企业提供了优渥土壤。

  武汉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升软件名城建设水平,武汉将选取能够代表行业需求、拥有丰富应用场景的行业龙头企业、硬件厂商作为需方,特别是抢抓建设国家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的机遇,以强大的实体经济作为软件依附的躯体,培育一批软件龙头企业。

  力争培育出千亿级软件园区

  金山、东软、科大讯飞、浪潮齐聚

位于南太子湖畔的武汉东软软件园。孙晓飞 摄位于南太子湖畔的武汉东软软件园。孙晓飞 摄

  5月25日,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核心载体之一的东软软件园正式开园并投入使用。东软软件园建设面积14万余平方米,可容纳超过8000名软件研发人员。

  东软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盖龙佳出席第二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时表示:“东软愿意和同仁一起助力武汉软件产业的发展,实现双向奔赴。”

  据了解,东软集团作为中国头部软件企业,将发挥产业链带动作用,如在智能网联汽车方向,东软软件园目标聚焦从汽车芯片、座舱、整车到车云一体的企业生态圈,并组成联合的研究机构,一方面有利于自身的产品迭代升级,另一方面也将拉动关联产业发展。

  由一家龙头链动龙身,一个“园”画出一个“圈”,从单点突破到成链成群,从技术引领到产业突围,从优势到胜势。

  一直以来,武汉的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地球空间信息等细分领域在全国具有较大优势,但也要清醒看到,上海、北京、深圳等第一方阵城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城市GDP比重已突破10%,武汉仍有差距。

网安基地培训中心。通讯员徐一帆 摄网安基地培训中心。通讯员徐一帆 摄

  面对力争2025年软件收入突破4500亿元的目标,如何快速长“块头”、在规模体量上更向前一步?武汉的突破路径是:做强工业软件、基础软件、汽车软件、地球空间信息四大优势产业集群,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软件产业载体,力争培育出千亿级软件园区。

  目前,武汉有武汉软件新城、光谷软件园等综合性软件园区,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国家网安基地软件园、融创智谷等特色软件园区。在做大做强现有园区的基础上,还要扩充一批软件园后备资源,通过物理空间集聚一批头部企业、创新人才、创新平台,配套一批高水平软件人才社区。

  在东湖高新区,可容纳员工9000余人的金山集团武汉总部项目已于今年4月进入室内精装和园林绿化阶段,明年有望投用。届时,金山集团旗下金山办公、金山云、金山世游等核心业务线都将在汉落地。

  在武汉经开区,智能网联汽车等特色软件园区拔地而起,软件与汽车融合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东软集团、科大讯飞、巨量星图等软件信息产业头部企业被招引入驻,亿咖通、芯擎科技等软件信息领域独角兽企业快速成长,以汽车软件为主导、车规级芯片等核心硬件为支撑的国际汽车软件集聚区呼之欲出。

  在临空港,国家网安基地已成全国网安人才密度最高区域,网安创新中心头部企业满园入驻,已吸引360湖北数字安全区域运营总部、武汉数据集团总部、黄鹤网络安全实验室等入驻,形成了国内头部网安企业、新型研究机构共研共创的氛围。前脚,浪潮智慧科技首次将软件研发中心设立在总部以外地区;后脚,奇安信(武汉)网络安全运营中心项目入驻……

  布局人工智能、云计算新赛道

  武汉具有人才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工程人员正在调试设备(资料图)。 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工程人员正在调试设备(资料图)。 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就在当下,就在这一秒内,武汉智算中心与武汉大学开发的“遥感影像解译大模型”,正在将卫星传下来的二进制码影像图,快速转换为道路、农田、林地等有用的信息,大大缩短卫星直连大众的距离。团队由湖北珞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武汉大学教授龚健雅院士领衔,武汉智算中心、航天宏图、汉达瑞、超图软件等40多家来自智能遥感领域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成“智能遥感开源生态联盟”,通过群智打造“开箱即用”的模型。

  也是在此刻,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与金山办公联合研发的Monkey多模态大模型,正在高速运转、“看图说话”。这项能力是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与不断地学习而形成的能力,而对于机器而言,这意味着视觉处理与语言处理两个领域之间的衔接,跨越了一个鸿沟。华科大白翔教授团队从2003年便开始从事图像识别研究,通过海外引进、本土培养,一批多模态大模型青年人才集聚武汉,他们开发的这只“猴子”在国际权威多模态大模型排行榜上曾名列开源模型榜首……

  记者看到,在武汉,软件不仅串起了创新链产业链,还串起了人才链。

  人才一直是武汉的“软实力”,充满活力的开发者群体,正在成为武汉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比如说,全球四大操作系统之一的鸿蒙半数以上团队部署武汉,发端于武汉的“深度”社区、“墨天轮”社区是全国最活跃的开源社区和软件技术社区之一。

6月14日,与会嘉宾用手机纪录第二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主峰会嘉宾发言。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6月14日,与会嘉宾用手机纪录第二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主峰会嘉宾发言。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关键生产要素数据,掀起原创性、颠覆性的底层创新,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统信软件总裁、“深度”社区创始人刘闻欢出席第二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时壮志满怀,“AI带来了史诗级机遇,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一起打一场酝酿已久、准备多年的仗,值得统信软件全情投入!”

  刘闻欢介绍,国产操作系统与海外相较,已从20年差距追赶至5年约一代差距,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基于AI产业跨越式发展、赶超海外产品快速迭代的速度。发力点之一,就在武汉。武汉有众多开源爱好者及开发者,统信软件正在汉布重兵大力发展AI+操作系统。

  此次大会上,人工智能技术和开源发展路径被热议,多位与会学者、企业家反复提及,布局软件新赛道,武汉具有人才、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软件定义未来。”第二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主峰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为武汉描绘这样一个“未来”:如若武汉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并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将会诞生能创造上万亿元市值的企业。

  武汉被寄予厚望,也亟须找到新的增长点。当前,武汉正做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培育行业通用软件、大型应用软件和垂直大模型,打造100条数字化产线,开放100个应用场景,深化“人工智能+制造业”,赋能五大优势产业和一批新兴产业。

  其他“种子”也被播下——以算力基础设施和算网融合为支撑的“云计算+”,以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建设为抓手的“区块链+”,以工业、文旅、城市管理创新应用先行的“元宇宙+”等软件产业创新发展“新赛道”,正在武汉加速形成。(长江日报记者 李佳)

  【编辑:符樱】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