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到人民中间去!——写在“2024内蒙古乌兰牧骑月”活动开启之际

到人民中间去!——写在“2024内蒙古乌兰牧骑月”活动开启之际
2024年06月17日 08:44 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1957年6月17日,锡林郭勒大草原上诞生了第一支乌兰牧骑,他们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人民群众送去欢乐和服务。自2018年,每年从6月17日起,全区各支乌兰牧骑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惠民活动。

  2022年春天,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区乌兰牧骑围绕学习培训、内容生产、演出服务三项重点任务开展了“学·创·演”活动。今年的乌兰牧骑月活动,全区各支乌兰牧骑将带着“学·创·演”的文艺答卷,再次深入基层为广大人民群众送去欢乐。

   以“学”铸魂,提升理论与专业技能水平

  “学·创·演”,学为首要。2023年,全区各乌兰牧骑及时跟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多形式全覆盖进行理论学习1800余次。

  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制定了“八个一”学习制度,即每天自学一小时、每周集体学习一次、每月中心组学习研讨一次、每月测试一次、每月交流研讨一次、每月一次主题党日活动、支部书记每半年讲一次党课、每半年邀请专家讲学一次。理论学习通过强化政治理论素养,让新时代乌兰牧骑队员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业务学习为优秀文艺进基层提供了力量源泉。全区乌兰牧骑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与基层服务实践紧密结合,深入开展“一专多能”培训和“薪火传承——乌兰牧骑传帮带”等学习活动,有效提升了乌兰牧骑的艺术品质、传承了精神血脉。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旅厅作为“指导员”,为乌兰牧骑搭建了完整的学习之路。在乌兰牧骑专业培训辅导中,开设艺术门类培训班;在“一专多能”人才培训班中,邀请区内外艺术领域专家授课;通过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访学、建立乌兰牧骑专业技能培训基地等方式,搭建人才深造平台。在“指导员”的关怀指导下,乌兰牧骑“学·创·演”水平和服务群众文化生活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以“创”为基,提升文艺作品质量

  乌兰牧骑从诞生那天起,就以创作为天职。“学·创·演”活动以来,全区各乌兰牧骑不负众望,聚焦五大任务、蒙古马精神、“三北精神”,聚焦我区多元一体的历史文化、辽阔壮美的自然风光,以充沛的感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新创推出歌曲、舞蹈、小戏小品、曲艺、器乐演奏等作品1987部,其中原创作品占84.5%。

  各盟市乌兰牧骑涌现出好来宝《民族团结一家亲》、快板《庆贺党的二十大》等一大批紧扣重大主题、反映民族团结、观照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马铃儿摇响幸福歌》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第一名,乌力格尔《草原之子》入选“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曲艺人才展演”,歌舞剧《我的家乡》入选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这些新创作品尽显乌兰牧骑风采。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这是乌兰牧骑60多年长盛不衰的基因密码。乌兰牧骑创作的作品之所以有奶香味、泥土味、芳草味,就是因为他们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学·创·演”活动,乌兰牧骑把欢乐和文明送到了基层,而辽阔天地也不断反哺着队员们,帮助乌兰牧骑创作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

  乌兰牧骑新创作品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一支默默奉献的文艺力量。2023年5月16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建立了乌兰牧骑“学·创·演”艺术指导员结对指导制度,选派25位艺术指导员分赴各乌兰牧骑指导创作。今年,内蒙古再次选派30名艺术指导员深入各盟市开展工作,以专业的指导滋养文艺创作。

   以“演”为本,提高群众满意度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演”得好不好,老百姓的满意度高不高,这是乌兰牧骑服务能力的直接体现。

  夏日,在为期一个月的乌兰牧骑月主题活动中,各支乌兰牧骑带着“学·创·演”优秀作品走遍全区各地;冬季,“送欢乐、送文明”基层服务活动持续进行,农村牧区、工矿企业、学校社区以及偏远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薄弱地区都是乌兰牧骑的舞台,每年8000场演出服务活动让文艺之花开遍北疆大地。

  今年,乌兰牧骑创建全链条演出服务试点,探索建立收集需求、拟定节目、群众点单、完成演出、群众满意度反馈的全链条演出服务模式。“群众点单”“群众打分”的方式,将进一步精准对接老百姓的文艺需求,让乌兰牧骑的创作演唱更加接地气、暖人心。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永远在人民中间,永远为人民放歌。这是全区乌兰牧骑队员不变的初心。(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冯雪玉)

  编辑:贾小燕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