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青海税务:助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青字号”牦牛肉出省飘香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青海税务:助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青字号”牦牛肉出省飘香
2024年06月16日 16:52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王瑞欣 报道)从青海省西宁市出发,沿着北川河一路向北,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天然有机牧场映入眼帘。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通县牦牛肉深受省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近年来,牦牛养殖及副产品销售产业发展迅速,牦牛产品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态势。为助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国家税务总局大通县税务局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聚焦牦牛产业发展特点,落实支持乡村振兴税费优惠政策,助力涉农涉牧产业发展。

  养殖:草场“扩绿”育肥

  大通县年产牦牛大约10万头,约占青海省总出栏量的1/18。牦牛毛色黑、长得快、出肉多,离不开优质草料的喂养。走进大通盛浩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青贮饲草长势喜人。负责人赵唯果介绍:合作社每年种植高产优质饲草料600亩,用于饲养牛羊。

  养殖专业合作社享受免税政策,但每月都需履行申报手续。大通县税务局针对合作社分布广、业务疏、学习少的现实情况,利用“电子税务局”“税费管家”等平台推送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农林牧渔业免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相关政策。同时,组建“农牧服务团队”走访问需,开展培训、指导业务,最大程度地方便合作社办税人员办理纳税申报业务。

  “免税政策为牦牛饲草长成再添了一抹‘绿’意,税务部门定期的申报操作辅导也让我们更加有信心提升产能,助力牦牛产业发展。”赵唯果谈道。据了解,大通县目前在册登记饲养牦牛养殖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1124家,其中以家庭牧场和专业合作社形式成立的占92%以上。大通县税务局瞄准申报操作、发票开具等业务,通过“农牧服务团队”开展“滴灌式”服务,帮助养殖户专业合作社解决涉税疑难。

  生产:配货已达规模化

  精细化分割牦牛肉、“订单式”配货 ……在大通县逊让乡麻什藏村的东西部协作企业生产车间,生产线上工人们各自忙碌着。该企业在收购养殖户的牦牛后,统一培训、回收销售,使其不仅能学习先进的技术理念,还能带动养殖户增收提效。

  “我们通过‘农户+合作社+企业’的运作模式,助推大通牦牛‘走出去’,税务部门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推力!”麻什藏村党支部书记代永寿说道。紧盯培训、生产、销售环节,大通县税务局依托纳税服务品牌“兵兵工作室”,不断拓展“远程帮办、问办结合”的服务方式,延伸办税缴费服务点,助力纳税人相关涉税业务。针对纳税人缴费人申报操作不熟练、政策把握不准等问题,录制“PPT课件展示讲解”视频,让纳税人获得一对一、面对面的视频辅导。

  “在免税政策和税务部门的定制化服务下,合作社发展越来越好。我们还打算申请‘银税贷’,扩大生产规模,与东西部协作企业签订更多的合作协议,让牦牛肉从‘不愁卖’变为‘卖好价’。”代永寿说。

  供应:牦牛肉搭上“运输车”

  今年5月,青海大湾区乡村振兴运营基地筹备会暨大通牦牛发车仪式在大通县举行,6万多斤牦牛肉走上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的餐桌。这其中,完善的运输链必不可少。

  青海海沃商贸有限公司是以青海牦牛为核心的省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主营农畜产品订单收购、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在广州、南京、重庆、唐山等地建立“输出地”窗口,辐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西南地区。

  为全力支持农牧产业发展,解决企业后顾之忧,大通县税务局“农牧服务团队”充分发挥线上数据优势,建立“一户一册”政策账单,向辖区内纳税人进行政策精准宣传和推送,走进畜牧养殖企业面对面讲解农牧产品生产、销售、收购等方面的涉农政策,“定制化”开展企业申报、涉税风险、涉税业务等方面的辅导。

  “2023年以来,我们享受了企业所得税减免约7.2万元,享受增值税免税48.13万元,税惠政策与我们同行,助力大通牦牛走向千家万户。”伊主任说道。该公司在不断加码的税费优惠政策和服务的扶持帮助下,抓牢产业发展机遇,在全县范围内建成20个乡级服务站、172个村级服务点,为全县116个脱贫村累计带动种养殖户5257户,户均增收4000元,产生经济效益2100万元,实现年销售额3840万元。

  大通县税务局负责人表示:“我们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立足牦牛产业涉税需求,用实打实的税惠红利和便捷高效的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擦亮青海牦牛‘金字’招牌,为打造青海省绿色有机畜产品输出地贡献力量。”

青海省税务局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