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生态观察】青海:“黄沙头”何以披绿装?

【生态观察】青海:“黄沙头”何以披绿装?
2024年06月17日 07:30 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从高空俯瞰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滔滔黄河水环绕西北,东南部直亥山脉高耸入云被积雪覆盖,中部则是茫茫戈壁与漫漫黄沙,绿、白、黄三色大致勾勒出其壮美的“模样”。

  航拍“黄沙头”

  

  运用深栽技术固沙

  

  社会各界参与到防沙治沙工作中

  

  沙漠换“绿”颜

  

  飞播造林

  小小草方格治沙“大作为”  图片均由洪玉杰摄小小草方格治沙“大作为”  图片均由洪玉杰摄

  如果将镜头再拉近一些,就会看到戈壁上一簇簇柠条、沙蒿、乌柳在炎炎烈日下生长,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因为有了它们,曾经风沙肆虐之地变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贵南县土地总面积66.5万公顷,其中,沙漠化土地面积达22.8万公顷,是青海省沙漠化土地分布较广、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防沙治沙重点示范县之一。

  近年来,贵南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防沙治沙、“三北”工程建设等一系列决策部署,从单一的防沙治沙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不断加大荒漠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探索实践力度,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变化,一幅绿染“黄沙头”、满目皆青翠的美丽新画卷在贵南大地铺展。

  植绿护绿 向绿而行

  “从我记事起,一直过着与风沙斗争的日子。那时我们这里常年被风沙裹挟,时常刮起大风,沙子漫天飞舞,感觉到处都是沙子,现在经过治理后沙子稳住了,生态环境逐年向好,被沙子‘欺负’的日子过去了。”才巴不由说起这些年的变化。

  29岁的才巴家住贵南县森多镇完秀村,2016年他被招入森多镇黄沙头管护站成为护林员,在与茫茫沙海战斗的岁月里,他从一名普通的林业技术人员,逐渐成长为了一名经验丰富的防沙“战士”。

  5月23日,记者驱车来到木格滩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只见成片的草方格、尼龙沙障铺设在沙丘中,部分柠条已有1米多高。

  “现在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你看这里,一到夏季就是成片成片的绿色,运气好的话还会偶遇珍稀野生动物,比如野狼、野狐等,在这个区域内有活动。”才巴说。

  “沙漠里种树成本高,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不仅要背树苗,还要背水灌溉。小时候,我看着长辈从2公里外的地方向治沙点背水,一次背25公斤,一天要往返多次。记得父亲总说,夏季治沙太不容易了,炎炎烈日炙烤下,没走几步,背上就被蜇得火辣辣地疼,晚上回到家撩起衣服,一条条鲜红的勒痕清晰可见,但他从来没有怨言。”才巴感慨:“如今,我们通过车辆将固沙材料和苗木运输到沙丘地带,比起父辈,遭的罪少了、效率提高了不知多少倍!”

  “治沙很苦,但苦中有乐。”长期实践中,才巴注重学习防沙治沙等各种与生态建设相关的技术知识,特别关注流动和半固定新月型沙丘的防治及高寒、干旱地区各种植物的生长规律等方面的知识。比如当地在长期治沙过程中摸索到的“大穴、高杆、深埋、围栏”四位一体的杨柳深栽综合配套技术。

  “深栽技术就是将青杨、乌柳插杆浸泡在30厘米至40厘米深的流动河水、水渠或水池中20天至30天,待插杆下端出现白色的根后,就可以栽植到深度80厘米以上的草方格内。”才巴介绍,这一技术既解决了高寒、干旱地区荒漠化治理树种选择的问题,也提高了树苗栽种后的成活率。

  植绿护绿,久久为功。目前,贵南县有1300余名生态管护员,担负着贵南县5.42万公顷国有林地、49.3万公顷天然草原、2.5万公顷国家沙化封禁保护区的管护工作。2023年贵南县完成植树造林0.69万公顷、草原生态修复1.2万公顷,并获得“全国林草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等荣誉。

  科技驱动 科学治沙

  木格滩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位于贵南县木格滩沙化较为严重地区,风沙覆盖面积达1.29万公顷。如今,在封禁项目区,草方格如地毯匍匐在沙丘上压沙固沙,曾经的荒芜之地逐渐显露出勃勃生机。

  这些年,从挥舞铁锹开沟埋草,到用机械设备“锁”住黄沙,再到如今新增加的雨季直播、容器育苗等,铺设草方格沙障的工具方法及防沙治沙措施一直在更新。

  2020年7月,贵南县在这片封禁保护区首次采用直升机与无人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飞播造林。在那次飞播造林工程任务中,直升机共飞行287架次,划分作业区为2个播区,造林面积1万公顷,播披碱草、沙蒿种子9.05万公斤。

  “为确保飞播成效,飞播前我们对种子进行了丸粒化处理。”贵南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生态办主任何克虎介绍,种子丸粒化技术是用特制的丸化材料通过机械处理包裹在种子表面,使种子颗粒增大,形状似药丸的丸化种子。“这一技术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种子的生根、发芽,减轻鸟兽危害,使单粒种子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抗风、耐寒、提高种子存活率,减少种子飘移、位移,能精确投放到需要的播种位置。”

  飞播造林是贵南县防沙治沙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贵南县坚持因地制宜,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乔灌混交的原则,在树种配置、治理模式、治理技术等方面,采取工程先行固沙、生物永久固沙、围栏封禁保护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逐步推进“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防沙治沙 久久为功

  “勇于担当,坚韧不拔;军民团结,战天斗地。”在贵南县黄沙头治沙纪念馆,铿锵有力的16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纪念馆陈列台里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珍贵的影像,无声述说着那段艰辛斗沙的“激情燃烧的岁月”。登上纪念馆21米高的观景台,向远处眺望,蓊蓊郁郁的植被绵延不绝,杨树、乌柳、柠条、披碱草等植物已牢牢束缚住沙丘,这条珍贵的“绿色长城”凝聚着几代人的努力,筑起一道生态屏障守护和润泽着这片土地。

  “我已多次来到纪念馆参观,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感受,除了震撼,更多的还是几代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勇斗黄沙带来的那份感动。”贵南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副局长谭明生动情地说:“连绵的黄沙、戈壁汇成的赤黄色调,曾经灼伤了几代贵南人的心灵。如今黄沙头及木格滩周边筑起一道长达三百多公里的‘沙漠绿色长城’,这令人敬仰的‘生态丰碑’,离不开全县各族儿女27年的付出与坚守。”

  20世纪90年代,在龙羊峡库区南岸的木格滩沙漠向东南延伸的最前沿,是一条绵延十多公里的流动沙丘,当地人形象地称为“黄沙头”。“黄沙头”及木格滩周边沙漠每年以5至15米的速度向东南肆意扩展蔓延,每年近200公顷的草地、耕地被黄沙遮盖,同时给方圆10公里以内的101省道、周边公路及5万余名农牧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威胁,严重影响了贵南县脆弱的生态环境。

  1996年开始,贵南县历届党政班子将“黄沙头”和木格滩列为全县治沙防沙的重点,每年组织开展大规模义务植树活动。干部、师生、军人、民兵、群众全员参与,自备粮草,风餐露宿,鏖战“沙海”,书写了“昔日风沙口,今朝变绿洲”的绿色传奇。

  27年后的今天,木格滩周边“黄沙头”地区森林覆盖率由1996年的2.6%提高到19.24%,草原植被盖度由52.82%提升到66.21%。累计投资22亿元,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示范区、三江源二期生态保护建设等一大批生态工程,治理沙化面积达13万公顷,林草鼠虫害防治55.6万公顷,2.6万余公顷沙漠得到有效治理。

  防沙治沙、保护生态,任重道远、不进则退。“未来,贵南县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用‘敢想敢干’的精气神、‘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坚决扛牢防沙治沙责任,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谭明生表示。

青海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