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浦江之畔迎来“陆家嘴时间”:共论金融高质量发展 传递深化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强音

浦江之畔迎来“陆家嘴时间”:共论金融高质量发展 传递深化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强音
2024年06月17日 07:39 上海证券报

  ◎记者 陈佳怡 范子萌

  浦江之畔,又一年 “陆家嘴论坛”将如期而至。

  2024陆家嘴论坛将于6月19日至20日在上海举行。作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风向标和引领者,自2008年以来,这场金融盛会已成功举办十四届,成为中国金融在世界舞台上的一张响亮名片。

  前瞻、开放、融合、创新……历届陆家嘴论坛紧扣时代主题,回应市场关切,展现开放格局,探索创新变革,向国内外传递深化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强音,为全球经济发展与金融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在世界经济仍然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当下,如何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本届陆家嘴论坛将迎来思想激荡。

  八大主题共论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4年陆家嘴论坛主题定为“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如何理解“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金融的主要目的,是让资金流向最应该去的地方。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应当进一步发挥市场的作用,使得价格机制能够客观反映风险与回报,从而实现合理且高质量的资源配置。”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讲席教授、教授委员会主席潘军对记者表示。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作出重要部署,擘画了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本届陆家嘴论坛设有8场全体大会,议题涵盖当前经济、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五篇大文章”相关话题就囊括其中。

  其中,聚焦普惠金融发展,潘军表示,当前普惠金融发展的一大难点就在于,其服务成本很高、回报却很低。而以金融科技来推广普惠金融,就能够进一步激发其效应。

  潘军认为,当前,中国新兴金融科技平台蓬勃发展,相对于现有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触达更广泛的人群,也涵盖较为全面的金融服务。同时,金融科技平台所承担的投资者教育职能,也是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

  为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建言献策

  回溯看,历届陆家嘴论坛,都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和全球金融治理贡献着智慧和力量。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背景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迎来诸多新期待。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对记者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在于统一大市场,统一大市场的活力在于国内国际双循环,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动能在于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和统一大市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这是最重要的生态环境的保障。

  微观层面的渠道、机构和产品创新等举措也同样重要。孙立坚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加强再保险业务、国际信托业务等业务创新,提升金融产品在国际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的竞争力。此外,上海需要进一步吸引更多不同属性的金融机构,来提升市场流动性、规模,以及风险分担和价值创造能力。

  当下,上海正持续推进“五个中心”建设,这也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

  聚焦“科技创新中心”这一城市定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峰认为,上海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上正在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迈进。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李峰建议,上海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强化创新主体的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研究机构;二是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优化科研资源的配置;三是大力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系;四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开放型创新生态系统;五是继续优化人才政策,吸引和培育高端人才;六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国际科技创新影响力。

  多项重磅政策定档发布

  自2008年举办至今,陆家嘴论坛已经成为国家金融管理部门释放重要信号、对外发声的平台,多项重要高水平对外开放举措和政策在论坛期间推出。

  例如,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期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与上海市市长龚正宣布启动再保险“国际板”,标志着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

  本届陆家嘴论坛召开在即,市场也在期待一系列重磅政策出炉。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利此前在论坛发布会上透露,中国证监会将在论坛期间发布资本市场的相关政策措施。与此同时,中国证监会将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建立资本市场支持上海加快“五个中心”建设的协作工作机制,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增强竞争力和影响力,更好发挥上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上海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周小全在发布会上表示,上海将从金融管道式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推进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

  具体来看:一是进一步“互联互通”,筹建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提升国际再保险中心能级,创新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化期货期权品种;二是进一步“对标对表”,对接CPTPP、DEPA等国际经贸规则,在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自贸区离岸债券发展等方面参与地方立法等;三是进一步“增量提质”,修订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沪业务范围,全面落实国民待遇,吸引更多长期资本和国际组织来沪展业。

  同时,周小全还透露,上海将尽快出台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新一轮建设方案,充分发挥科技赋能金融创新的乘数效应,把握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迭代创新的新机遇,坚持技术推动与需求拉动相结合,推动金融科技底层关键技术发展。

上海市浦江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