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再见,5612!满载故事的绿皮车上,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路

再见,5612!满载故事的绿皮车上,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路
2024年06月17日 04:15 新浪新闻

  72岁的重庆南站里,每个人心中或许都会有一趟属于自己的绿皮慢车,承载着各自的青春与梦想。6月14日10时20分,重庆南站始发了最后一趟5612次绿皮慢车。

  尽管这趟绿皮火车,慢悠悠,晃悠悠,但并不妨碍乘客们对往日嘈杂、拥挤“慢火车”的回忆。在这列装满不同人生的绿皮车上,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路。

  这是通勤之路

  72岁老工人:“以前几乎每天坐着上下班,现在成旅游打卡路”

  14日早上9时50分,重庆南站站台,72岁的陈先生和几位同龄老友,登上了5612次绿皮火车。他们都是重庆57中的同班同学,相识60年了。他们这次去铜罐驿玩,下午再坐返程火车回重庆南站。陈先生摇着纸扇,热络地与同伴聊起往事:“四十几年前,我在永川一家工厂上班,经常坐这趟绿皮慢车。那时车厢天花板上挂着摇头风扇,现在都是空调车了。时代变化真快啊!”

陈先生(左二)等4人都是重庆57中的同班同学。上游新闻记者  冉文 摄陈先生(左二)等4人都是重庆57中的同班同学。上游新闻记者  冉文 摄

  坐在陈先生身旁的张先生也加入了回忆:“我以前在重庆机床厂上班,每周末都要先到菜园坝坐绿皮慢车,然后在伏牛溪站下车,再坐船到江对岸的道角,上岸就是厂区单身宿舍。那段路程,现在想想,真的是充满回忆。”

  靠窗的刘先生戴着白色鸭舌帽,显得精神矍铄。他笑着说:“你们两个坐绿皮车的次数,还没我多呢。我在茄子溪重庆肉类联合加工厂工作,基本上天天坐绿皮慢车上下班。那段铁路是我的通勤线,现在竟然变成了旅游打卡路了。”

  这是回忆之路

  50多岁乘客:“学生时代淘气逃票,现在非买不可”

  10时17分,50多岁乘客游先生刚一落坐,就问邻座:“你买车票没得?我到铜罐驿下,说是还有3分钟发车了,可以上车后再补票,我就上来了。过会儿找谁补票哦?”

50多岁乘客游先生讲述逃票故事,眼里闪烁着光芒。上游新闻记者  冉文 摄50多岁乘客游先生讲述逃票故事,眼里闪烁着光芒。上游新闻记者  冉文 摄

  当得知有列车员来办补票手续后,他才放下心来。“你们知道吗,以前坐慢火车最好耍事情是啥?”回忆起学生时代,游先生眼里闪烁着光芒:“以前坐慢火车,最好玩的事情就是逃票。父母给了车费5毛钱,我们却把钱拿去买零食。所以经常与列车员、站台工作人员‘躲猫猫’。”

  他说:“我父母在铜罐驿的氮肥厂上班,我就在铜罐驿冬笋坝读小学和初中。那时,我们一帮工厂子弟平时坐火车往返茄子溪和铜罐驿。在列车上遇到查票就倒霉了,因为列车员从两头往中间查,他们把厕所门锁了,我们没地方躲,就‘团灭’了,只有掏钱补票。但是短途查票的几率很小,到铜罐驿站下火车后被查的几率大。每次出站几乎总有一个娃儿落网。如果一个人被逮到,那么就有时间差,其他娃儿趁机跑路。当时觉得很好玩嘛。被逮到就要遭补票,如果荷包里有钱且运气好,只补从茄子溪站到铜罐驿站车费。运气差的,就要从始发站菜园坝站补起。如果荷包里没钱,就被拎到办公室罚站,站半个多小时饿一顿中午饭,才放人走。”

  时过境迁,游先生谈起以前的各种逃票故事,令在座的乘客纷纷侧目。“学生时代淘气爱逃票,现在让我不买票就上火车,我是不干的,非买票不可。”游先生说:“我已经50岁了,毕竟人已经不一样了嘛。”

  这是职业之路

  59岁列车员:“客运铁路一天天大变样,可惜我明年退休了”

  10时20分,5612次列车从重庆南站出发。

  54岁的胥斌,是5612次列车的列车长,已经在客运段工作了33年。每次跑车,他必须清晨5时40分起床,从渝北区乘坐公交和地铁,再步行七八分钟到达重庆南站;早上8点钟到岗,准备当天的工作。胥斌说:“今天我们班组到岗13人,除了一个42岁的,其他都是50岁以上。”

5612次列车的列车长胥斌在巡查车厢。上游新闻记者  冉文 摄5612次列车的列车长胥斌在巡查车厢。上游新闻记者  冉文 摄

  列车出发,他照例开始巡查各车厢,列车七个多小时将到达四川内江站。上游新闻记者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获悉,由于运行图调整,6月15日零时起,成渝铁路线上的5611/5612次(慢火车)起点站,将由重庆南站调整为江津站。成渝铁路重庆至江津段扩能工程进入全面开工阶段;改造完成后,将实现“一站一风景、站站有特色”。

  胥斌说:“这趟慢火车是沿线老百姓出行的交通工具之一,我们班组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列车员,乘务工作细心负责,能和乘客打成一片。我们希望这趟列车继续开行下去,成为一个品牌,持续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 

列车员刘嘉川59岁,明年他就退休了。上游新闻记者  冉文 摄列车员刘嘉川59岁,明年他就退休了。上游新闻记者  冉文 摄

  胥斌巡查到4号车厢,一名戴眼镜的列车员正耐心地向乘客解释:“今后你还是可以坐火车到铜罐驿耍的。重庆到铜罐驿区间马上要翻修改造,今后这段路耍事多得很。”胥斌指着这名列车员说,他就是班组年龄最大的,明年退休。

  刘嘉川59岁,在铁路客运段干了40年。他说:“1984年参加工作,见证了铁路客运列车的发展过程。以前夏天车厢内温度高达50摄氏度,我们几个列车员动都不敢动,汗流浃背。现在车厢有空调,干净整洁,乘坐起来舒适度好了很多。客运铁路一天天的大变样,可惜我明年就退休了。”

  这是回家之路

  32岁年轻妈妈:“拍下孩子坐火车照片,今后做影集当嫁妆”

  11时10分,列车到达铜罐驿站。不少短途旅游的乘客陆续下车,车厢渐渐安静下来。一位女士抓住这难得的机会,给女儿拍了几张照片,记录下慢车上的珍贵时刻。

32岁的权女士和她2岁的女儿。上游新闻记者  冉文 摄32岁的权女士和她2岁的女儿。上游新闻记者  冉文 摄

  这是32岁的权女士,以及她2岁的女儿。“我家在江津白沙站旁边。从火车站到家门口,爬个山坡就到。”权女士回忆:“以前火车是我们家的主要交通工具。我从7岁开始就坐这趟绿皮火车,在白沙站与主城之间往返,坐了25年。”

  14日,权女士回娘家帮父亲掰包谷,希望记录下小女儿的成长过程。她说:“在火车上我给孩子拍了几张照片放在云盘里,等孩子长大出嫁时,我要把她成长过程中有意义的照片,做成一套影集送给她。”

  坐在她后排的唐师傅搭话道:“你是回家掰包谷,我是回家摘花椒。家里的花椒丰收了,你们来耍嘛,免费摘,随便摘。”

59岁的唐师傅。上游新闻记者  冉文 摄59岁的唐师傅。上游新闻记者  冉文 摄

  今年59岁的唐师傅也是江津人,家里种植花椒和橄榄等经济作物。他向权女士算了一笔经济账。商贩在家门口收花椒,前段时间是2.5元/斤,现在是2.3元/斤。如果他自己摘花椒坐火车运到城里卖,5元/斤,车费10元,往返才20元。这是笔划算的买卖。“但是花椒太多了,要拿很大的箱子上下火车转运,太麻烦了!”

  精明的唐师傅还向权女士透露一个细节,做橄榄这种经济作物收入也可观。今后找几个老乡一起组团,喊车集体运送到主城卖,既经济又省力。

  这是旅游之路

  65岁拄拐老人:“今后有机会,争取坐头班旅游列车”

  11时50分,列车到达江津站。

  65岁的老人史沁川,拄着双拐缓步走下火车。他说:“我特意提前一天坐火车去重庆住一晚,赶今天6月14日的火车,从重庆南站回江津。我就是想保留一张有自己名字的车票作为纪念。”

65岁残疾老人史沁川特意提前一天去重庆住一晚,赶今天的火车。上游新闻记者  冉文 摄65岁残疾老人史沁川特意提前一天去重庆住一晚,赶今天的火车。上游新闻记者  冉文 摄

  史沁川喜欢旅游。一路上,他听着乘客们聊起曾经乘坐绿皮慢车的往事,感叹道:“这真是一辆满载故事的列车。”他期待着重庆站至江津段扩能改造快点竣工。“今后有机会的话,我争取乘坐投用后的头班旅游列车。”

  11时54分,列车驶离江津站,带着旅客各自的回忆和故事开往终点。5612次绿皮慢车即将结束这段路程的历史使命,但它承载的故事和记忆,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每一段旅程都有终点,但回忆将永远陪伴我们,带给人们温暖和希望。

  新闻多一点》

  老成渝铁路增建二线,开行公交化和旅游列车

  据了解,成渝铁路是连接四川省与重庆市的国铁Ⅰ级客货共线铁路,1950年6月15日在成都举行了成渝铁路开工典礼,1952年7月1日建成通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段现状为单线铁路,至今已运营近72年,各项功能逐步减弱。为了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同时让成渝铁路发挥新作用,老成渝铁路迎来变身。2020年12月25日,重庆至江津段扩能工程先期工程动工,重庆站(菜园坝火车站)于2022年6月20日停用。

  2024年6月15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调图后,成渝铁路5611/5612次运行区段由重庆南至内江,调整为江津至内江。重庆南站至江津站间从6月15日停办客运业务,至此改造工程进入全面开工阶段。此次扩能改造的是重庆站至江津段,全长61公里,改造项目在充分利用既有单线的基础上,采用沿既有线增建二线、增设车站、九龙半岛截弯取直的方式进行。建成投用后,可覆盖人口约127万,平均站间距缩短至4公里左右。将充分发挥市域铁路公交化功能,开行公交化和旅游列车,成为沿线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

  上游新闻记者 冯盛雍 黎静 冉文  视频编辑 何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