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荔枝网评:向“绿”拔节,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地评线】荔枝网评:向“绿”拔节,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2024年06月17日 10:39 新浪新闻

6月11日拍摄的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中国绿发尼勒克400万千瓦风电光伏项目(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戈 摄6月11日拍摄的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中国绿发尼勒克400万千瓦风电光伏项目(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戈 摄

  特约评论员/周军

  “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绝对是一个‘中国故事’。”近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关注中国绿色发展。

  绿色故事,鲜活而厚重。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中国绿色电力交易量达到18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7%。分行业看,绿色电力消费重点用户涵盖能源、电信、石化、钢铁、互联网科技等多领域。“绿电”加速走进千行百业,这是中国绿色发展理念“扩枝散叶”的生动缩影。从“一域”放大到更宽维度看,我们的绿色“家底”愈发厚重。如今,中国已培育建设3657家绿色工厂、270家绿色工业园区、408家绿色供应链企业,推广近3万个绿色产品,绿色工业园区平均固废处置利用率超95%。绿色,不仅成为美丽中国的“颜值担当”,更成为活力中国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引擎”。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还记得,在2024年全国两会调查中,“高质量发展”入选十大热词。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文章提出“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点题绿色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指明发力方向。高质量发展,关键路径是推动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在过去,人们谈到煤炭,总会与污染联想到一起。而今,在绿色“指挥棒”的引领下,“富矿精开”成为推动资源型产业绿色化转型的抓手。在贵州,一家以煤为原料的生产企业,没有滚滚黑烟,煤炭经过一系列复杂工序,变成乙二醇、碳酸二甲酯等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废渣也能实现综合回收利用。向“绿”而行,因“绿”而兴,在各地,越来越多的矿产资源脱“土”向“绿”,传统产业“拔新枝”“长新叶”,提升经济“含绿量”,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的“中国故事”越写越生动。

  生动的中国绿色发展故事,是靠各地方、各行各业向“绿”而行的“精彩段落”串联而成的。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的杭集镇,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牙刷之都”,全球每三支牙刷就有一支是“杭集制造”。赢得市场的背后,是江苏杭集紧跟绿色潮流,从设计推出可拆卸刷头,到对塑料刷柄再回收再利用,再到花功夫研发环保牙刷,用绿色发展理念带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依靠创新找准绿色转型的密码。小小一支牙刷,反映出绿色发展的长远考量。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引导产业迈向绿色发展,依然是我国发展的重大任务。今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明确了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是什么”,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具体“怎么办”,为各地推动产业迈向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框架性思路。迈向“绿色赛道”,各地当锚定绿色发展目标,加快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如今的中国,春风拂绿,暖阳耀绿,碧波漾绿,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绿色发展动能澎湃。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了令世界惊叹的平衡之道。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和在建核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近一半在中国,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也来自中国。向“绿”而行,永不止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就是绿色发展,推动绿色成为普遍形态,还需要各地乘势而上,多渠道释放绿色发展潜力,切实以发展的“含绿量”提升增长的“含金量”。(周军)

中国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