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产品从布到油,不变的是30年绿色情怀

产品从布到油,不变的是30年绿色情怀
2024年06月17日 14:23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 见习记者 李怡蒙

  车辆行驶在大连长兴岛恒力产业园,随处可见的绿地在大型设备的钢筋铁骨中,构成了别样的风景。这里烟囱稀少,环境整洁,厂房之间还建有精心布置的花木园,供员工和访客休闲。

  精细化工是当今世界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在“双碳”目标下,精细化工也是我国的绿色转型题中之意。6月16日,记者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时,走进恒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力集团”)位于大连长兴岛的产业园区,了解这家企业的“绿色”奋斗。

  2024年,恒力集团迎来了成立30周年的重要时刻。30年来,恒力集团从收购一家濒临破产的镇办企业开始,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纺织企业、化纤纺丝和工业丝生产基地,以及重要的PTA(精对苯二甲酸)生产企业。

  1994年,23岁的陈建华出资369万元收购了破产的吴江化纤织造厂,从三亩三分地、27 名员工做起,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逐渐在纺织行业站稳了脚跟。

  2000年前后,全球最好的纺丝来自日本、韩国等地,国内纺丝产能严重不足。本世纪初,恒力集团从德国、奥地利、日本、韩国引进新设备,聘请100多名技术人员与专家,5年时间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化纤纺丝和工业丝生产基地。

  2010年,为解决原料“卡脖子”问题,恒力集团继续向产业链上游进军,与大连市政府正式签约PTA项目。那年大年初七,陈建华带领团队到长兴岛工地入驻。当时,没有电,没有水,没有手机信号,“只有一座山、一片海、一条小路”。整整4年,陈建华吃住都在工地上。而目前,恒力集团已建成七条PTA生产线,总产能1700万吨,规模全球最大。

  PX(对二甲苯)是PTA的原料,曾被国外垄断十多年,净利润最低5000元,最高达13000元。2014年,为突破这一瓶颈,恒力集团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成为“国家对民营企业开放的第一个千万吨炼化项目”。恒力集团彻底改变传统炼厂的催化、焦化路线,首次应用全加氢工艺,实现了分子炼油,原油利用率提高5%。

6月16日,恒力集团大连长兴岛产业园一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摄6月16日,恒力集团大连长兴岛产业园一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摄
目前,恒力集团正在向造船业进军。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摄目前,恒力集团正在向造船业进军。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摄

  “产业生态与自然生态融合发展”是园区内经常出现的标语。化工企业被认为是“耗水大户”。在水资源利用上,陈建华说,该公司研发嵌入式污水处理技术,实现了中水全回用;使用海水冷却,取代传统工业冷却塔,利用全厂的低温废热进行海水淡化,一年可省出10万个家庭的用水量。

  传统的炼厂烟囱林立,每套加热炉设置一个烟囱。陈建华回忆,在建厂之初,企业便整合烟气排放,聘请国内外专家团队,几次调整设计,将全厂39个烟囱统一优化为7个烟囱,烟气排放达到天然气标准。“目前,恒力已建成五家国家级绿色工厂,能效、水效行业领跑。”他表示。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陈建华说,办企业该有“绿色情怀”,“在一个地方建厂,经济总量举足轻重,但在环境上,要做得更好,这是我们要追求的。”

  责任编辑:宁迪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