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追“光”!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整版聚焦长春壮大新质生产力

追“光”!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整版聚焦长春壮大新质生产力
2024年06月17日 10:56 新华社

  新华社记者段续、胡戈

    长春,被誉为新中国汽车工业摇篮,制造出第一辆汽车、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一批国企担纲重任、发展壮大,见证着新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如今,站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新的历史方位,长春众多国企延伸技术链、人才链、资金链,聚焦创新引领,攀登科技高峰,集聚生产要素,搭建转化平台,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升级,助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于微观处看成果,瞄准生物医疗、低空经济、卫星航天等领域,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于中观处看产业,联动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园区、搭建平台,吸引产业链上下游市场主体落户,集群式发展;于宏观处看势头,引领汽车制造等传统产业不断向上突破,助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

    “因地制宜抓住产业优势,抢抓产业升级机遇,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跃升,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支撑,是国企的重大使命。”在长春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孙立彬看来,国企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重大生产力的载体,要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在长春,一批国企助力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成长土壤,“进”的势头更劲、“稳”的基础更牢、新动能拔节生长,为东北全面振兴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长发集团投资建设的繁荣智能制造产业园,助力“汽车城”转型升级。图为一汽红旗繁荣工厂。新华社记者 耿馨宁 摄长发集团投资建设的繁荣智能制造产业园,助力“汽车城”转型升级。图为一汽红旗繁荣工厂。新华社记者 耿馨宁 摄

  紧盯“大局大势”

  在重大生产力布局中显担当

    紧盯产业大势,瞄准高新技术,抢抓发展机遇,在长春的新质生产力布局中,国企勇于担当。

  工人在红旗繁荣工厂总装车间装配车辆。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工人在红旗繁荣工厂总装车间装配车辆。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抢抓机遇,助力“汽车城”驶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快车道。东风大街上,“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汉白玉基石巍然矗立,厂区的红墙保留着建厂时的风貌。而走入一汽红旗繁荣工厂的厂门,取代“怀旧风”的,是一派现代化图景:车间宽敞明亮,无人小车穿梭其间,灵活避障,自动机械臂手舞足蹈,紧张忙碌,工人操作聚精会神,有条不紊。

    网络空间里,一座数字化的孪生工厂与现实中的车间完全映射,只需轻点屏幕,运行状况就尽收眼底。一台台技术更先进、设计更新潮、充满“国际范儿”的红旗新能源车型装配成型、鱼贯而出,奔赴四面八方。

    “未来工厂”背后,是长春市城市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发集团”)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这家国企投资建设的长春汽开区繁荣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对标先进汽车整车生产技术,历时仅19个月,就完成厂区建设及设备安装调试,提前17个月完成建设目标,交付一汽集团投产使用,助力“汽车城”踏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节奏。

    ——上“云”用“数”,为产业数智化转型注入加速度。发展数字经济,“算力”是重要底座。长春人工智能创新基地的算力中心里,一排排超算和智算机柜高效运转,在处理海量数据的同时,还能实时更新算力、性能等关键指标,相关信息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为区域内科研机构、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提供算力数据支持。

  这是位于长春市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长春算力中心。资料照片这是位于长春市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长春算力中心。资料照片

    “中心目前已达到‘超算10P+智算300P’的算力规模。”长发集团总经理助理、东北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润涛介绍,“目前已在超硬材料、菌物研发等领域中为省内科研团队提供算力服务,帮助多家企业进行人工智能转型,孵化多个行业和企业级模型。”

    ——登高望远,拉动产业步入“高精尖新”。备受关注的低空经济产业,长春国企深入布局。国资控股的长春长光博翔无人机有限公司内,多款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让人眼前一亮。“我们研制的双飞翼无人机续航时间是常规无人机的2至3倍,载重、抗风能力更强,可以在-40℃的极寒温度下作业。”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廖东坡说。如今,这家企业已研发定型并上市销售三款双飞翼机型,分别为7公斤、12公斤、25公斤起飞重量的小型无人机,另外中大型50公斤、200公斤起飞重量双飞翼无人机正在研发测试中。

    人工智能多模态评测数据库、人工智能文献挖掘平台、儿童言语发育评估……在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新技术为医药研发注入新动力。药物研发实验室里,一个专为科研人员设计的文献挖掘平台,借助AI阅读能力和知识图谱,让研究人员快速捕捉关键信息。“从蛋白质的改造到细胞培养,再到纯化工艺的精细打磨,我们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生物计算各个环节。”金赛药业公共事务总监林伟说,“缩短实验周期,提高研发精准度。”

  妙用“四两拨千斤”

  为科创成果就地转化“量体裁衣”

    长春是名副其实的“科教城”,境内坐落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一院三所等科创“国家队”。构建覆盖各级各类科研院所机构的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结合重点产业链与高校院所共同打造标志性产业示范园区、进驻科研院所“扫街”并“保姆式”推动成果落地……长春市各级国企积极推进资源要素的整合,助力科创资源转化成生产力。

  这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资料照片这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资料照片

    ——产学研融合,释放科教城优质资源。长春市发挥国企引领作用,联手域内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引导更多科研成果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

    吉林大学与长春新区共建吉兴产业园,主要承接吉林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长春理工大学与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建芯光产业园;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与长春新区共建长智光谷产业园……长春市首批共建的8个科技产业园区正陆续开园运营。

    长春曾产出了新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如今,遥感卫星、光芯片、图像传感器、激光器……光电产业在长春蓬勃生长。各级国企通过种子基金、科研奖励等方式,支持光电企业发展,夯实“光谷”基础。“长春市为光机所‘量身定制’了产业园区,打造光电产业集群。”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园负责人王胜楠说。

    在长春芯光产业园,绿树成荫,花香四溢。这个由长春净月高新区下属国企与长春理工大学紧密合作打造的科技园区,孕育着众多深耕光电领域的创新企业。手机成像光谱芯片、内窥镜、腹腔镜手术导航系统……园区自2023年投入使用以来,已吸引52家科技企业入驻。园区负责人殷大鹏说:“园区不仅为科技企业提供优质办公环境,还通过财务、人事代理、法务等服务,提供全方位支持。”

    位于园区内的长春光客科技有限公司,以其丰富的无线光通信产品享誉业内。该公司的核心技术团队,由长春理工大学空间光电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组成。“许多企业负责人是高校科研人员,不仅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也为青年学子提供更多职业选择。”殷大鹏说。

    ——雪中送炭,在科创企业关键环节“扶上马、送一程”。走进长春市麦迪克智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在工作人员操控下,两侧车轮内扭,样品车原地转圈。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靳立强介绍,这项技术2017年就已成熟,从实验室到产业一线,只差“一步之遥”。2023年,长春市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同为其提供了1000万元的种子基金、3300平方米的厂房,让“金点子”成为现实。

    这是长春市国企助力科创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23年,长春谋划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长春未来种子基金,助力科技项目茁壮生长。长春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春国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国斌介绍,基金聚焦科研院所成果转化,首期种子基金32个项目已经完成全部投资。

    目前,长春国投集团拥有2个基金管理机构,投资基金24亿元,以5.2亿元国有资本撬动社会资本18.8亿元,支持优秀企业50余户,吉大正元、奥莱德、中研新材料等20户企业在主板或新三板上市,有力扶持了一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今年一季度,集团累计为170余户企业提供金融支持10亿元,在长春市科技局助力下获得1000万科创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权,可为科创企业新增1亿元的新型融资支持。“虽然许多并非‘顶天立地’的大项目,但都针对痛点,努力发挥国有资本四两拨千斤作用。”徐国斌说。

  强化“三个对接”

  让各类生产要素顺畅流动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中,长春市各级国企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围绕创新驱动改革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吸引各类人才前来,让各类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

    ——发挥国资国企引导作用,强化创新成果与经济对接。长春市多方筹措设立300亿元“长兴基金”,组建长春未来科技创新集团,吸引战略投资者共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项目,聚焦汽车产业、现代农业、光电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最大限度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投本地”。

    为了让更多科创项目脱颖而出,长春市去年以来组建多个科技成果转化专班,深入重点高校院所开展“扫街”行动,目前已有效对接项目团队80余个、科技项目百余项。发挥“长兴基金”率先投、带头投、联合投引导作用,撬动科技成果转化,拉动长光卫星、长光辰芯、中研股份、通视光电、求是光谱等众多“硬科技”企业发展。

    ——发挥国资国企平台作用,强化创新要素与市场需求对接。春末夏初的长春莲花山院士科研产业园,长春赛诺海思生物医用材料有限公司的“可吸收医用缝合线”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推进,按照规划,该项目将陆续进行设备试运行、医疗器械审批等工作。长春莲花山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光瑞介绍,通过厂房建设等方式,国有资本参股高技术企业,共同拓展市场。

    走进长春国投集团的子公司——长春科技大市场创新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浓厚的创新氛围让人耳目一新。公司内部设有为创业者提供的会客厅、咖啡厅,以及实时发布技术需求、科技成果信息的显示屏,宛如一个“科技温室”,为科技企业提供了全方位服务支持。“我们将孵化培育、技术需求对接、科技成果推广等科创服务功能进行汇集,将项目、平台、人才、资金进行整合,帮助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顺利落地。”长春科技大市场总经理刘丽波说。

    除了提供金融服务,长春国投集团还积极搭建平台,帮助科技项目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建立联系。“今年一季度,我们深入孵化器、县区、高校,举办了65场各类科创活动,收集整理了4200余项科研课题。”徐国斌说。

    ——发挥国资国企人才吸引力,强化引才留才工作与产业发展需求对接。人才是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2023年,长春成立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专业化、市场化人才引进举措以及合理、完善的人才服务,激活资源要素、带动产业发展。

  长春青年人才公寓——润玉时尚社区。资料照片长春青年人才公寓——润玉时尚社区。资料照片

    这家由国企运营的长春青年人才城通过承接国家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整合全市资源,在长春市的主城区及开发区启动建设2万套青年人才公寓,打造时尚、启航等多个人才社区。在长春市宽城区的一处人才公寓,50平方米左右、设施齐全的公寓月租金约1200元。“有了落脚点,更能安心创业。”大学毕业生刘鑫说。根据初步统计,长春青年人才城服务的青年群体中,外地毕业生占比32%,为实施百万大学生来(留)长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长春市正在积极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中,向支柱优势产业集中,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集中,通过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注重创新驱动的导向,鼓励国资国企加速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