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赣闽协同立法破解“一园两治”

赣闽协同立法破解“一园两治”
2024年06月17日 13:17 新法治报

  赣闽协同立法

   破解“一园两治”

  黄腹角雉、黑麂、南方铁杉、茶文化……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内,无论是珍稀动植物、自然生态,抑或是人文资源,都需要坚实的法治保障。

  为建立健全完善的保护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高标准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今年5月底,江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江西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福建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以下均简称《条例》),两部《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据悉,这是全国首例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省际协同立法。 

  立良法

  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内,“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几个大字立在桐木关关楼上,格外醒目。用石头砌筑的桐木关关楼高大雄伟,镇守在赣闽两省交界处,访客由此可北入江西、南下福建。

  立关而望,关楼旁有两栋紧邻的建筑,一栋是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桐木关检查站(江西检查站办公室),一栋是武夷山国家公园桐木关检查哨卡(福建检查站办公室)。以关楼为起点,延伸出一条通向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的公路。一道铁栏杆拦住了进入核心保护区的路,栏杆上有两把锁,两把钥匙分别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桐木关检查站和武夷山国家公园桐木关检查哨卡。

  “对于进入核心保护区的车辆,必须依法依规办理相关手续,检查站才开锁放杆,我们开一把,福建开另外一把。”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桐木关检查站工作人员邱能胜告诉记者,“通过桐木关来往江西、福建的车辆都要报备、接受检查,进入核心保护区的车辆管理更严格,要堵住盗伐盗猎的人。”

  近年来,江西、福建两省围绕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建设和管理开展了诸多协作。寒来暑往,两个检查站共同守护武夷山,这两把锁是赣闽两省的“同心锁”,是赣闽两省协同推进武夷山保护管理的一个缩影。

  武夷山,是世界同纬度带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有植物宝库之称。2021年,作为首批国家公园之一,分峙赣闽两省的武夷山国家公园设立。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家公园法尚未出台,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在治理理念、管理要求上各不相同,现行的《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已不适应武夷山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的现实需要,亟须制定地方性法规,为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促善治

  近日,记者在武夷山国家公园采访时,多方人士提到,武夷山国家公园在保护、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存在体制不顺、保护与发展矛盾、执法力度不足、公众参与度低等问题,制约了其高标准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的黄岗山为例,该山是赣闽两省的界山,两省不能越界执法,存在管理盲点。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叶家厂保护管理站站长江文结告诉记者:“设立武夷山国家公园后,宣传力度加大,进入武夷山的人越来越多,给我们在救援、防火和资源保护方面带来了较大压力。”此外,江西和福建的物种不同,保护的侧重点也不同,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没有景区,而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有景区,相关管理制度不适用于两地。

  2023年,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将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立法工作列为年度重点立法项目,并与福建省开展省际协同立法。在协同立法过程中,赣闽两省反复商讨武夷山协同立法的重点、难点问题,在不断交流中达成共识,让两省《条例》既协同一致,又各具特色。

  记者注意到,两省《条例》设置了专章推动赣闽协作,建立省际协调机制,共同解决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同时,两省《条例》对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内允许开展的活动、相关处罚标准进行了统一规范,让赣闽两省生态保护共用同一把标尺。

  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两省协同立法让武夷山国家公园实现了“一园一法”,破解了过去“九龙治水”多头管理、交叉重叠以及省际间存在的部分管理领域尺度不一、宽严各异的“一园两治”问题,填补了此前在擅自放生、野外探险等方面的管理空白。

  “此次赣闽协同立法,是对跨区域国家公园进行有效治理的积极探索。”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杨润华表示,在立法过程中,两省在管控措施、协作机制、法律责任等核心条款上下功夫,在一些关键制度设计上保持一致,形成整体性的保护和管理网络,切实推动“一山共治”。

  求实效

  (图/万菁)

  “景色很美,民宿很别致,让人身心愉悦。”日前,南昌市民朱女士驱车来到铅山县武夷山镇西坑村草坪自然村,享受美丽乡村的“慢生活”。

  近年来,草坪自然村不少民房被改造成民宿。“优美的风景带动了村里民宿的发展,每到夏天,基本没有空余的客房。”今年53岁的李文龙是草坪自然村最早一批开民宿的村民之一。谈及我省《条例》,他对其中提到的“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充满期待,希望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在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上,我省《条例》规定,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应当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监测状况,可持续性地利用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态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当地政府应当依托生态优势,制定与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目标相协调的产业发展政策,推动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产品认证,指导和扶持武夷山国家公园及周边居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竹产业、林下经济、森林食品和特色农产品等绿色生态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条例》还提到了具有“江西烙印”的保护对象,如黄腹角雉、黑麂、南方铁杉等野生动植物和黄岗山、独竖尖等地质地貌,以及书院文化等传统文化。

  “访客及其他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和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规定,导致自身危险需要救助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费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叶家厂保护管理站二级主任科员章四清说,“我省《条例》施行后,将对广大访客、‘驴友’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为以后我们参与救援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杨润华表示,赣闽两省协同立法,为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保护、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法治保障,将促进提升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保护管理水平,对我省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新法治报(文/全媒体记者万菁 图/受访单位供图)来源:新法治报(文/全媒体记者万菁 图/受访单位供图)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