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河声丨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民生福祉

【地评线】河声丨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民生福祉
2024年06月17日 11:33 大河网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至2024年3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文章指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就是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党的二十大做出的战略部署和安排。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标配,高质量发展是强大的物质基础,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必须一以贯之,毫不动摇。

   因地制宜,向“新”而行,让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当下,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和行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成为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重要内容。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高质量发展是一道新时代社会命题,但是,每个地方经济基础不同,资源储备不同,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因地制宜,找准适合本地发展的生产力要素,防止盲目决策,搞大呼隆,一窝蜂。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因地施策,咬定青山不放松,高质量发展才会更符合人民意愿和客观规律。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赋能高质量发展。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兴则国家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无创新则无灵魂、无发展。创新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素,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保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向“新”而行,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做好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新能源、新兴产业,积极落实“双碳”目标,让绿色低碳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让绿色科技成为新常态,展现大国绿色担当。

    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强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是目的,有效地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是目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初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天下、坐江山一切都是为了人民。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也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这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所决定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地团结和依靠人民,做到高质量发展与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成为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者。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强调“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科学揭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明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任务。党的二十大擘画出我国到21世纪中叶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目标宏阔,令人期待。我们要向“新”而行,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让高质量发展成为民族复兴的抢眼亮色和重要的民生福祉。(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焱 )

江山市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