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津云调查】百年泥人,捏出了人间烟火气

【津云调查】百年泥人,捏出了人间烟火气
2024年06月17日 14:53 津云

  

  泥人有古今,传承有天地,已经有上百年历史的泥人张彩塑将传统文化融入手工技艺,老手艺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绽放出新魅力。如何让传统手艺活在当下、服务当代,展现蓬勃生机?近日,记者走进泥人张背后的故事。

  亮相深圳文博会

  就在上月底,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两件展品《人间烟火气》和《步步“灯”高》引人注目,它们正是出自天津市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创作部的作品。

  泥塑不仅形似,更是以形写神。《人间烟火气》这个作品,是以煎饼馃子为题材,表现了天津街头每天都呈现的生活场景,人物形象上,盘头大姨的塑造,突出了地域性。而另外一个作品,《步步“灯”高》,则交织了传统韵味与现代气息,其中的人物,有的穿着古典服饰,有的穿着现代装束,呈现出充满活力的场景。在文博会现场,这两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泥塑,着实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今年春节前夕,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接到一项创作任务,那就是设计出带有人间烟火气的作品,并且要在今年的文博会上展出。

  夏青,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创作部主任,高级工艺美术师,上世纪90年代就进入工作室开始了泥塑生涯,尽管有着30多年经验,可对于这次的任务,着实犯了难。“不知道应该抽象点儿表达,还是直给,晚上睡不好觉。”

  泥人张彩塑的制作,包括构思、选题、选料、揉泥、造型、晾干、彩绘、烧制、打磨等多个工序。夏青和她的团队决定,把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分段分时,按时间节点严格执行每一个步骤。就这样,一个一个关键词讨论、汇总,成熟的方案一点点呈现在大伙儿面前。

  胖娃娃怀抱金鱼,暗含百姓期待丰收的美好愿望,这是杨柳青木版年画里最经典的形象。团队开始思考,这个形象可不可以融入《步步“灯”高》这个作品当中?“把那娃娃抱鱼放在后面,前面一群人干各种各样的事情。后来又一想,这样不美。”夏青告诉记者,这样的构思在头脑风暴中,被大伙儿否定了,但是,他们又想保留杨柳青木版年画中连年有余这样的元素,那究竟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才能不喧宾夺主呢?“我们最后决定让人物手里拿着灯,灯上有娃娃抱鱼的图案。”

  人物数量的选择上,夏青和她的团队想突出群体像,可是人数太多,又显得繁杂。最终,大伙儿决定设计5个人物,这其中既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

  彭帅,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也是这个作品的主创人员之一。为了让这个场景生动又美观,他和夏青买了不同款式的衣服,试穿,寻找人物最佳姿势,目的是既要突出天津特色,又要兼具美感。

  捏泥悟心,写意传情。经过不断打磨、创新,大伙儿通过惟妙惟肖的作品,使人们从多个维度感受到泥人张彩塑这一古老技艺沉甸甸的韵味和中国气派。

  “梦娃”背后

  “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从2013年开始,一个取材于天津泥人张彩塑作品的“梦娃”形象红遍大江南北、深入人心。从静态彩塑到动态视频,“梦娃”传递出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诠释。

  高级工艺美术师林钢正是梦娃原型的作者,如今他已年过花甲,早已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不善言辞的他,每次到展厅看泥人,都要站上好久,舍不得离开。林钢,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父亲曾在天津大学从事建筑方面的工作,受父亲影响的林钢,从小就喜欢画画,这也为他长大后从事泥塑工作打下了基础。

  初中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林钢到北京参观全国美术展览,那是他第一次看到彩塑,巧的是,那会儿看到的正是泥人张彩塑。1978年,林钢从报纸上看到了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招聘信息,招收泥塑手艺人,这让林钢激动不已。林钢在近百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

  泥人张那点“土”成“金”的制作工艺,让林钢陶醉其中,时刻梦想着用自己的双手将一团团的泥土点化为一件件精美的彩塑工艺品。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林钢几乎每天下班以后都要练基本功到晚上10点才回家。

  也正是从那时候起,为了创作出满意的作品,林钢常常深入生活,到农村、工矿、部队去体验生活,搜集素材、寻找灵感,开展创作,很多时候他在老乡家一住就是个把月。坚持和努力有了效果,工作第三年,林钢开始自己独立创作作品,并且参展,有的还获了奖,这给了他很多信心。“上世纪80年代初,我跟同事去农村体验生活,当时住在河北省兴隆县的一个村子里,给老人和小孩塑泥人。”林钢告诉记者,有一天,他正在屋外塑像,一个叫二妮的四五岁小女孩坐在炕上,从窗户里向外张望,这个情景一下就深深印在林钢的脑海里。从那时起,二妮的形象就不断在他脑子里盘旋,但始终没有开始创作。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林钢有了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了解更多了,小孩子想象力丰富,我就想着创作一个作品名叫憧憬。当时,这个形象就基本上按照二妮的样子去创作的。”

  2013年春,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六部委的部署下,公益广告创作团队曾遍访全国各地寻找民间作品来阐释“中国梦”,当他们走进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时,众多的作品中,一个红衣服的泥娃娃一下子引起创作人员的注意。

  随后,林钢灵感迸发,经过前后4个多月的艰苦磨砺,终于创作出“中国梦”的小小代言人梦娃。作品的高度,从20厘米提高到50厘米。个子一下子增加了1倍多,要求做工更加精细。

  这个萌态可爱、充满乡土气息的红衣小女孩——彩塑梦娃的鲜活呈现,打动了受众,梦娃公益系列动画短片在全国各大网站、卫视及1000多家地方电视台重要时段滚动播出,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工作多年,林钢深知,有思想的作品才有生命力,如果作者本身没有艺术涵养,作品自然也不会出彩。所以,即使再忙,林钢每天都会抽出一定时间看书,在书中寻找灵感,寻求对艺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长期的学习和创作中,他逐渐摸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造型观念和造型手法。

  如今,泥人张的彩塑作品探索了许多前人未曾涉猎的领域,并将传统的彩塑手法与学院派的塑造技巧相结合,使得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一代又一代彩塑人,发扬光大传统技艺,让泥人张散发出更加活跃的生命力。

  津云新闻记者 马雨彤

  责任编辑:孔燕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