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大车”减负“小马”赋能 西青区优化基层治理的“减与增”

“大车”减负“小马”赋能 西青区优化基层治理的“减与增”
2024年06月17日 16:50 津云

  津云新闻讯:基层,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国家大计。

  如何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是当前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一项紧迫任务。西青区坚持“为车减负”“为马赋能”双向用力,围绕“权小责大”“力不从心”“单打独斗”“无能无力”等问题,减负松绑、放权赋能,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效。

  “西青区依托大数据中心,打造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18个单位、27个系统数据对接,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西青区持续规范和厘清职责边界,明确社区(村)依法履职工作事项41个,协助政府工作事项41个。精简社区村会议和工作台账,全面清理职能部门要求社区村出具的各类证明,为基层减文、减会、减表、减报、减痕,让基层心无旁骛地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

  如何破解基层“力不从心”问题,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服务能力?西青区有自己的考量:配强人力阵地前移,确保基层保障充分。

  今年来,西青区全面开展基层借调干部“回头看”,启动实施“青蓝接续”村居后备干部储备工程,储备820名村居治理带头人后备力量,加强对基层一线治理骨干的培养、管理和使用,为推动基层治理长远发展提供充足干部人才保障。推动阵地延伸升级,以中北镇新津国际、澜湾花园社区为试点,探索开展党群服务中心“小办公大服务”亲民化改造;以张家窝镇为试点,在距党群中心较远的小区门口建立“网格驿站”党群分支,推进群众所需与组织所能近距对接、无缝对接。

  如何贴近群众“心连心”,实打实深化基层治理?西青区建立完善街镇“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做实“双报到”制度,推动1.2万名机关党员干部主动“叩”开群众家门,会商会办基层治理褃节问题。在146个社区连续6年开展“红色物业”创建,评选表彰如鱼物业等五星级物业100个,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全面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治理共同体。

  “我们以中北镇、李七庄街道为试点,推进党建赋能‘微格精治’工程,把现有网格划细划小,把街坊邻居、‘两长一员’等纳入微网格队伍,把‘平时之功’转化为‘应急之力’。”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西青区组建9支“青”锋突击队,引领在职党员、社区(村)党员、流动党员、新就业群体党员等就近就地转化为应急处突力量,持续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从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到“叩”开群众家门,从推动组织体系下延到工作力量下沉、 服务资源下移,......西青区正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多措并举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真正让基层党员干部腾出手、迈开腿,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打通基层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津云新闻记者 马立杰 通讯员 李飞)

  责任编辑:景焯

党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