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秦平:治理网络暴力,维护良好网络生态

【地评线】秦平:治理网络暴力,维护良好网络生态
2024年06月18日 09:19 群众新闻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该规定明确,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坚持源头防范、防控结合、标本兼治、协同共治的原则,建立网络暴力信息监督管理机制,鼓励网络相关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明确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机制,履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义务,制定和公开管理规则、平台公约并与用户签订服务协议,定期发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公告等。

  拒绝网络暴力,营造良好生态。网络暴力信息是指通过网络对个人集中发布的,侮辱谩骂、造谣诽谤、侵犯隐私,以及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道德绑架、贬低歧视、恶意揣测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网络暴力信息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多方参与,促进形成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维护良好网络生态。切实加强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力度,开展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监督管理,落实法律责任,依法依规对网络暴力信进行处置,营造良好网络生态。

  加强行业自律,接受社会监督。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机制,健全账号管理、信息发布审核、监测预警、举报救助、网络暴力信息处置等制度。强化网络用户账号信息管理,防止假冒、仿冒、恶意关联网络暴力事件当事人进行违规注册或发布信息,协助当事人进行个人账号认证。依法依约履行相应管理职责,定期发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公告,发现存在网络暴力风险时,及时公布治理工作情况,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网民理性发声,防范抵制网络暴力行为。

  强化监测预警,完善识别机制。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分类标准和典型案例样本库,在区分舆论监督和善意批评的基础上,明确细化网络暴力信息标准,增强识别准确性。根据历史发布信息、违规处置、举报投诉等情况,动态管理涉网络暴力重点账号,及时采取干预限制措施。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预警模型,加大弹窗提醒警示力度,综合考虑事件类别、针对主体、参与人数、信息内容、发布频次、环节场景、举报投诉等维度,及时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发现预警网络暴力风险。

  强化信息处置,严防传播传播。发现网络暴力信息,应当采取及时处置措施,防止扩散传播。加强对跟帖评论信息内容的管理,及时处置以评论、回复、留言、弹幕、点赞等方式发布、传播的网络暴力信息。加强对网络社区版块、网络群组的管理,规范成员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强化直播和短视频内容审核,及时阻断涉及网络暴力信息的直播,处置含有网络暴力信息的短视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信息内容真实性、合法性审核,不得渲染炒作网络暴力事件。坚决拒绝恶意营销炒作行为。

  强化保护机制,加强正向引导。建立健全网络暴力当事人实时保护机制,调整私信功能规则,及时过滤“网暴”内容,强化“一键防护”等应急保护措施,建立快速取证和举报通道,加强重点群体救助保护,切实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强化警示曝光,及时公布典型案例处置情况,引导广大网民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共同抵制网络暴力行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在全社会倡导文明的、负责的网络行为,提高广大网民网上自律意识,共同营造拒绝网络暴力,文明上网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韦世钰 杨帆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