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戈壁“蓝海”折射绿色发展中国故事

戈壁“蓝海”折射绿色发展中国故事
2024年06月18日 11:14 人民网

  

  在中电建阜康光伏一电站一下车,炽烈的阳光一下子烤得人睁不开眼睛。这里位于天山北麓,海拔超过800米。临近夏至,太阳早上6点30分就开始“上班”,晚上10点30分才“下班”,不仅热情似火,还格外“勤劳”。

  向着热烈的阳光,120万块2.8米×1.3米的光伏板在广阔的戈壁滩上整齐排列,汇成一片壮观的“蓝海”。

光伏“蓝海”向阳而立。人民网 李欣洋摄光伏“蓝海”向阳而立。人民网 李欣洋摄

  近距离观察,这些电池片的表面,亮银色的栅线纵横交错,它们是收集和传输电子的“毛细血管”,由光能转化成的一度度清洁绿电,就是从这里流出,经过逆变升压,最终汇入新疆电网,经电网调度分配,输送到新疆内外的工厂、企业、千家万户。

  另一侧,216个电池单体以一排排集装箱的形式,组成了一个可以储存60万千瓦时电量的“超级充电宝”。光伏板产生的电能可以在此存储,在用电低谷时充电,用电高峰时放电,从而有力支撑电网平衡,填补电力缺口。

中电建新能源阜康光伏项目。人民网 李欣洋摄中电建新能源阜康光伏项目。人民网 李欣洋摄

  中电建新能源集团新疆分公司总经理彭文春介绍,本项目年上网电量122551万千瓦时,可以满足132万人1年的用电需求。以项目所在地阜康市的18万人口计,理论上讲,这些电量可解决阜康全市居民7年用电。

  在阜康,工业、农业、商业和居民用电齐头并进,多元的负荷结构提高了电网的消纳能力,可以避免光伏电能的浪费。阜康市副市长郭林娟说,政府以资源换产业、以产业换发展,不断强化新能源产业招商引资力度。

  “十四五”以来,阜康划定了360万亩集中连片的未利用地及天然牧草地作为光伏产业发展区域。在企业投资项目办理期,实行专人对接、全程快办。目前,中电建新能源阜康光伏项目不仅每年可实现工业产值约2.8亿元,还可年均节约标煤36.66万吨,相应减少的二氧化碳等污染气体排放量,相当于种植4800棵树,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绿色能量。

  当前,新能源产业在中国强势崛起。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5.1亿千瓦,中国贡献超过一半。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的中国故事,是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的故事,更是人的故事。

中电建阜康光伏一电站在建期项目经理吴俊初(视频截图)。何伟摄中电建阜康光伏一电站在建期项目经理吴俊初(视频截图)。何伟摄

  作为在建期项目经理,吴俊初见证了项目从无到有。说到项目建设和运维的所有细节,他都如数家珍。在这里完成了自己“孩子”一样的项目,他会奔赴下一个“战场”。

  “干工程干一阵子,干运营干一辈子。”吴俊初牵挂着留下来运营的小伙伴。

  目前,厂区有26名青年员工,平均年龄27岁。他们分为两班,负责巡视安全维护等工作。光伏电缆寿命为20年左右。这群年轻人,可能将在这里坚守20年。

  在人烟稀少的偏远戈壁上,他们建立着自己的生活。下班以后,大家会一起下象棋、五子棋、跳棋,一起骑自行车、打羽毛球,他们还捡了一只流浪狗,下了8只小狗崽。

中电建阜康光伏一电站副厂长郭大伟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视频截图)。何伟摄中电建阜康光伏一电站副厂长郭大伟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视频截图)。何伟摄

  采访结束时,北京时间已近21点,新疆却正是夕阳西下。戈壁滩格外开阔的视野里,一抹灿烂的晚霞挂在天边。中电建阜康光伏一电站副厂长郭大伟告诉记者,晴天时,南面的天山东段最高峰博格达峰雪山明媚;夜间,因为光污染少,这里总能看到人口密集的地方难得一见的星空。

  “我来了半年了,还将在这里待20年。能够守好这个电站,我感到很自豪。”郭大伟这样说。

  “蓝海”映天山,绿电点亮万家灯火。新能源产业的强势发展,是中国人民“真诚+实干”换来的。戈壁夜空,繁星闪耀,正如这群在新疆大地上书写青春的可爱的年轻人。(赵强、唐晓勇、徐祥丽、韩婷、李龙、李美玉、吴思萱、周琳佳)

阜康市新疆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