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山山不息|喀斯特石山上,风吹草低见绿野

山山不息|喀斯特石山上,风吹草低见绿野
2024年06月18日 15:51 新浪新闻

  

  写在前面:

  作为岩溶地貌的代表,贵州“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居全国之首,是全球喀斯特发育最典型、最复杂、景观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世界上已开发的15种主要自然旅游资源中,贵州占有山地、高原、洞穴、泉水、瀑布、野生动物等10种。

  正因"喀斯特",让贵州在地球腰带上拥有了一颗“绿宝石”,让赤水河与丹霞地貌交织出“端午赤浪,重阳碧波”的奇观。

  在贵州生态日之际,天眼新闻推出“山山不息”系列,讲述贵州在喀斯特地貌下草、林、河的生态故事。

  一头牛一个产业

  “这是我们的特色,牛肉刺身。”在安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生态牛庄里,这个特色菜一抬上桌,食客们就马上拿起筷子尝试,“海鲜刺身吃过,牛肉刺身还是第一次吃!口感绵密,味道清新回甜还有一股奶香味。”

  关岭牛肉刺身

  这是安顺特有的关岭牛肉,皮质薄适中、肉质细嫩、肉香四溢、口感惬意多汁。经检验,肉质营养主要指标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的显著特点,关岭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关岭牛“五高一低”——出肉率高、氨基酸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繁殖率高、屠宰率高、脂肪含量低的优良品质。

  “我们利用关岭牛肉质特点,开发出了卤汁牛肉、香辣牛肚、手撕牛肉干等休闲食品,牛排、牛肉串、牛肉粒等调理类牛肉产品,秘制牛杂煲、酸汤牛肉、黄焖带皮牛肉等预制菜系列产品。”贵州犇竔焱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胡占贵说,公司2024年上半年以来已经有300万元的订单,畅销重庆、广州、北京等地。

  

  贵州犇竔焱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产品

  资料显示,关岭自治县花江牛市早在明朝崇祯年间就闻名全国,1986年获国家商业部命名“全国四大牛市”,曾创造每年外销15万多头的销售记录。

  2016年,抢抓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的契机,关岭举全县之力推动关岭牛产业走上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发展道路。

  如今,作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78个地方畜禽品种之一,关岭牛位居贵州五大名牛之首,关岭将关岭牛产业作为“一县一业”和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坚持延链、补链、强链拉长产业链,推动牛产业“接二连三”,不断从“链”上发力,逐步构建起“牧场+屠宰+加工+销售”关岭牛产业供应链,并积极推进标准化和品牌建设。

  关岭牛

  截至2023年年底,全县牛存栏量达15.31万头,关岭牛综合产值达17.01亿元。

  喂牛的草,生态的草

  在漫长的蓝天下,群山绵延不绝,关岭自治县新铺镇山上青草悠悠,关岭牛在山上悠闲地吃着草。

  这些草正是关岭牛肉质鲜嫩的秘诀之一。作为关岭全县面积最大的乡镇,曾经的新铺镇受石漠化影响,土地贫瘠,一眼望去都是荒山。

  关岭自治县新铺镇山坡上种满牧草

  “牧草种类必须根据当地地理和气候特点选择,2018年开始,我们就联合农户种植了多种类牧草,经过观察,皇竹草耐旱且多年生最适合本地种植,新铺镇全年无霜,能四季生长,维护得好的话,一年可以收割三四次。”新铺镇关岭牛产业发展办公室负责人陆晓东表示,目前新铺镇的皇竹草年亩产10吨左右,“可以说在新铺镇养牛根本不用担心牧草。”目前新铺镇关岭牛年均存栏1.8万头以上,年均出栏8500头。

  “过去新铺镇养牛的都是散户,年存栏量只有7000余头。这都是因为当时本地牧草供给不足,从外地购买饲草成本过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养牛的积极性。”陆晓东说,过去喂杂草,关岭牛三年最多长到1100斤,现在发展皇竹草种植以后,不到三年就可以长到1200斤,并且肉质更好。

  关岭自治县新铺镇养牛户为牛提供新鲜牧草

  关岭全县冬季饲草缺口大,新铺镇的牧草在本地就有着广阔的市场。“我们采取两种方式推动皇竹草种植,一个是集体合作种植,另一个就是由政府提供草种、种苗和肥料给农户,以50元一亩的补贴价鼓励农户自主种植。收割的皇竹草农户根据协议可以最低300元一吨的价格卖给牧草公司。”

  为加快饲草料体系建设步伐,关岭自治县坚持“以养定种、种养结合、草畜配套”发展原则,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荒山荒坡和低产农作物用地种草新模式,努力提高饲草料综合保障能力。

  目前,依托全县33.79万亩草地资源,关岭自治县按照公司规模化种草、“农户种草+适度养牛”、牧草公司保底收购等方式,确保农户种草收益最大化。同时,还成立了饲草生产加工企业3家、饲草专业合作社7个,建成年产2万吨饲草加工中心,年产饲草及可利用秸秆100余万吨,可养殖肉牛20余万头。

  在发展牛产业的同时,关岭还探索出了生态产业化治理石漠化的路子。

  生态产业走出新路径

  2023年3月,时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在社交媒体推特上连发5组卫星对比图,第一组卫星对比图显示了2013年11月、2022年8月关岭自治县新铺镇金龙村的样貌,通过生态保护,该地区石漠化程度由此前的47%下降到10%以下,这一组对比图的背后,是关岭自治县多年来石漠化生态治理的成果。

  关岭自治县14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岩溶面积1160.62平方公里,石漠化率高达42.5%。石漠化的主要根源是植被覆盖率低,土壤保不住,从而流失严重,要从根本上治理石漠化,造林绿化、恢复植被是首要措施。

  关岭自治县

  近年来,关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产业发展同实现石漠化治理有效结合。围绕“生态畜牧业强县”目标,结合“关岭牛+牧草种植”的发展模式,按照“草畜配套”的原则,大力发展皇竹草、紫花苜蓿等饲草种植,在土地石漠化程度不同区域,选择适合的种植模式和优势品种,采取“药+药、林+药、粮+药”等立体生态种植模式。

  在关岭,如今山上不仅有悠悠青草,还有亮眼的光伏板。贵州能源集团投建的关岭自治县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采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光伏+石漠化治理+乡村振兴”模式建设,约有1.6万亩在深度石漠化山坡上,光伏板可以防止阳光长期暴晒土地,对雨水有缓冲作用,利于土地保湿,维护开挖的沟渠、涵洞排水顺畅,有利于水土保持,有利于提高山体绿化覆盖率。

  关岭牛

  关岭石漠化治理是贵州近年来综合推进石漠化治理、坚持“治石”和“治贫”有机结合的缩影。

  通过实施石漠化治理项目,贵州已推出了一批经济效益好、知名度较高的产业,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乡村振兴也一起阔步前进。

  贵州曾是全国石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2005年贵州全省石漠化面积为3.76万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已减少至1.5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减少数量最多、幅度最大的省份,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幅超60%。

  2023年我省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744平方公里,年度治理面积全国第一。

  一个产业一条路子,绿一片山,富一地百姓,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建设中,贵州正积极推动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走出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生动实践。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王华 周梓颜 周睿

  编辑 胡桅可

  二审 杨韬

  三审 田旻佳

关岭贵州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