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网评】瑞士“和平峰会”为何落得尴尬收场?

【中国网评】瑞士“和平峰会”为何落得尴尬收场?
2024年06月19日 01:02 中国网

  中国网评论员 华章

  16日,在瑞士举行的乌克兰和平问题高级别会议落下帷幕,与会前的浩大声势相比,会议的结束却笼罩在一片尴尬的氛围中。

  瑞士早先邀请了约160个国家出席此次“乌克兰和平问题高级别会议”,但最终只有92个国家和地区以及8个国际机构代表决定出席。更重要的是,与会各代表团并未达成共识,联合声明中缺少了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14个与会方。会议成果不彰,也打击了其他有意居中斡旋者的积极性,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表态愿意主办后续的此类峰会。

  瑞士“和平峰会”草草收场,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将俄罗斯排除在外,就注定会议难以达成任何有价值的成果。自瑞士做东召开“和平峰会”的消息发布后,乌克兰方面一直对俄罗斯代表与会持抵触态度,瑞士方面也未向俄罗斯发出正式邀请。冲突一方联合其他国家,单方面制定所谓“和平协议”并强加给另一方,而且还是俄罗斯这样的大国,显然是不可能成功的。若想达成有约束力、具可操作性的协议,必须给冲突双方提供面对面直接谈判的机会。

  此前,中方在放弃出席本次峰会时就表示,国际和会应当具备俄乌双方认可、各方平等参与、对所有和平方案进行公平讨论这三个重要的要素,否则难以为恢复和平发挥实质作用。此外,与会的包括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肯尼亚在内的多国也指出,俄罗斯的缺席是此次峰会的一大“障碍”。可见,和平峰会应邀请俄罗斯参加,是国际社会、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的普遍共识。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与会的92个国家中有35个国家只派出了第二、第三级的政府代表——既然注定劳而无功,又何必全力以赴?

  此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待本次和会的态度也并不端正。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原本盛情邀请美国总统拜登出席,但后者却以“忙着筹款”为由拒绝了,换成副总统哈里斯代为参加。而哈里斯到场后,在与世界各国领导人进行了短短几个小时的会晤后,便在峰会主要日程开始前飞回华盛顿。美国的代表经过两次“降格”,最后成了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而包括德国总理朔尔茨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内的多个西方政府首脑,也在会议的第二天便匆匆提前离开。可见从一开始,西方国家也对本次和会意兴阑珊,压根没指望其达成任何有价值的成果。

  但以“躺平”姿态参会的西方国家,却并未放弃攀扯中国的机会。路透社等西方媒体不止一次表示,由于中国未参加此次峰会,这几乎确定了会议将无法实现乌克兰所设下的目标,即说服主要的“全球南方”国家加入孤立俄罗斯的行列,并称中国、巴西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是对瑞士会议的“巧妙抵制”,有意跟西方“打擂台”。

  心猿意马的西方国家,拉帮结伙搞了一场注定无果的国际和会,最后还要中国承担会议“失败”的责任。不禁让人怀疑,某些国家煞费苦心攒的这个局,究竟是为和平而来,还是为了继续给自己编造谎言添火加柴?

  近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际场合多次倡导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共建人类安全共同体提供了行动指南。如今看来,这一理念同样为化解乌克兰危机和巴以冲突等地区安全困境指明了方向。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的态度一以贯之,也希望更多国家的有识之士能够与中方一道,共同为停火止战发挥建设性作用,而不是借“和平”之名,行“拱火”之实,甚至谋霸凌之利。

  编审:蒋新宇 张艳玲 蔡晓娟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