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接续奋斗,走好新的长征路

接续奋斗,走好新的长征路
2024年06月19日 07:36 宁夏日报

  编者按

  2016年7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第一站就来到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总书记深情地说,这次专程来,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总书记发出“走好新的长征路”的伟大号召,为各族干部群众注入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2020年,宁夏80.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随着西吉县脱贫出列,曾经“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如今的宁夏西海固,正依靠发展种植养殖业、旅游业等昂首阔步行走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

  我在现场

  一堂微党课,坚定为民信念

  “长征路上,中央红军在敌人围追堵截中奋勇前行,翻越人迹罕至的雪山,穿过渺无人烟的草地,一路斩关夺隘,途中进行了600余次重要战役战斗,几乎每天都有1次遭遇战,每公里就有3人牺牲……最终实现胜利会师。”6月13日,在西吉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讲解员白雪用微党课向参观者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

  “长征中,中央红军纵横11个省,先后跨越近百条江河,征服约40座高山险峰,其中有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一堂15分钟的微党课,融现场演讲、镜头语言、互动交流于一体,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2018年,西吉县挖掘整理出“回汉兄弟亲如一家”“单家集夜话”“毛主席在固原的五天四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等红色故事,制作《走好新的长征路》等微党课,把红色史料作为教材,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教育。

  “红军战士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启迪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西吉县将台堡镇党委书记刘学森说,通过重温历史,更加坚定为人民谋福祉的信念宗旨。

  “通过实施西吉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项目建设,不断擦亮红色品牌,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西吉县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打造“可移动、可阅读的长征”,更好地呈现红军在六盘山传承下来的精神。

  一条红军小道,锤炼不屈意志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6月14日,走在六盘山红军小道上,18岁的游客武家琪情不自禁吟诵起《清平乐·六盘山》。

  “每走一次红军小道,都能感受到永不言败、勇往直前的力量,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人生的思考。”高考结束后,武家琪再次来到六盘山攀登红军小道,在徒步中了解长征历史,感悟长征精神。

  长征之路不仅仅是一条用脚步和热血行走出来的道路,更是一种凝固的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处,成为屹立不倒的一座丰碑。为了让前来的游客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六盘山修建的2.5公里红军小道,以微缩景观再现了红军长征“出发于都河”“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奠基大西北”等18处重大事件场景。

  沿着红军小道,一路攀登来到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广场,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高12米、长60米的红旗影壁墙,由3面红军军旗构成,“长征精神永放光芒”8个大字熠熠生辉。拾级而上,台阶的尽头就是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走进红军长征纪念馆,就走进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课堂。纪念馆用400余幅珍贵照片、220件文物、30多件艺术品、场景复原以及丰富多样的现代化电子多媒体展示、专业生动的讲解,详尽介绍了长征历史,让每一位参观者重温那段伟大岁月。

  “通过走红军小道,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我真正感悟到红军长征的伟大与艰辛,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一定要继承发扬长征精神,走好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武家琪说。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1935年,毛主席在这里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岁月如梭,当年战争的伤痕已被青山绿水掩映,被打造成了红色旅游景区,成为人们缅怀革命先辈、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革命圣地。

  一孔窑洞,感受生活变化

  6月14日,在彭阳县乔家渠毛泽东长征宿营地旧址,游客正在参观一孔孔窑洞。“1935年10月,毛主席住进了乔生魁家,乔生魁与侄子乔峰元两家腾出窑洞让红军居住。”这段历史,城阳乡长城村村委会主任乔建设娓娓道来。这段红色历史,不断激励乔家渠村民团结奋进。

  “过去村里都是土路,一刮风黄沙漫天。”乔建设从小在村子长大,经历了这些年村子变化。2008年以来,村子开始铺设硬化路,2023年彭阳县修建旅游环线,将硬化路改建成柏油马路。“路通了,外面的人也都愿意来旅游了。”乔建设说,乔家渠毛泽东长征宿营地已成为集乡村民俗与红色经典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基地。

  “以前,村上的人家都住在窑洞里。”乔建设指了指村子两侧成排的窑洞说,随着经济条件改善,大家新建砖瓦房,纷纷从窑洞里搬了出来。近年来,随着推介宣传力度加大和旅游升温,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有很多游客慕名前来参观。“今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10万人次。”乔建设说。

  一个红军寨,走出研学路

  “一位银川的朋友邀请我去介绍‘红军寨’是如何弘扬与传承红军长征精神的。”6月15日,45岁的谢宏义从银川市返回西吉县,讲起家乡的这段红色历史,话语中充满了自豪。

  “我从小就在毛家沟放牛,原本想着要把本地牛羊肉包装好发到南方。”在外地做生意的谢宏义赚到了钱,思考着如何利用家乡特产优势,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由于受限于当时物流运输,始终无法将特产大规模推广至全国。

  2016年,谢宏义决定从浙江义乌回到西吉老家,用勤劳的双手带动当地村民们走向小康,将目光瞄准家乡特有的红色旅游资源上。

  为了利用好将台堡的红色资源,谢宏义在毛家沟村打造了一个名为“红军寨”的研学基地,让游客能再走一段长征路,再吃吃“长征饭”,感受领悟长征精神。“整个‘红军寨’基地占地1200多亩,共有员工22人,都是当地村民。还打算延伸产业链,利用当地马铃薯产业优势,建设粉坊,让更多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谢宏义说。

  如今,每年来“红军寨”开展党建、团建和研学。“基地自建立至今,已累计接待超过10万人。2023年,该基地接待了3万余名游客;今年上半年,已接待2万余名游客。”谢宏义计划不断丰富基地的文化内涵,利用基地的资源优势弘扬和传播红色文化,让更多的游客在忆苦思甜中感悟长征精神。

  游客瞻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

  游客在六盘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游客行走在六盘山红军小道上。

西吉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西吉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