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江苏扬州:大运河申遗成功这十年 保护传承利用永远在路上

江苏扬州:大运河申遗成功这十年 保护传承利用永远在路上
2024年06月20日 00:59 扬州日报-扬州网

  “10年,不算短的时间跨度。对我来说,这10年可谓‘弹指一挥间’。”再到6月,10年前大运河联合申遗成功的场景,在冬冰脑海中依然无比清晰。

  冬冰,扬州市政协副秘书长、原大运河联合申遗办主任。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冬冰现场见证了大运河申遗成功时刻。

冬冰。受访者供图冬冰。受访者供图

  “大运河申遗10年和申遗成功后10年,我都是亲历、亲见者。”冬冰说,经历大运河申遗,自己不仅学到了新知识,接受了挑战和锻炼,也加深了对人生的理解。“申遗只是过程,保护、传承、利用永远在路上。希望更多人尤其是扬州市民,真切认识到大运河在历史、当下和未来的巨大作用,深入挖掘大运河的价值,再创城市辉煌。”

  ■申遗成功,还大运河以尊严

  时至当下,仍有很多人认为,大运河就是京杭大运河。其实,大运河分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全长达3200多千米。它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联成统一的水运网,是中国历史上南粮北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水利灌溉的生命线,是贯穿中国南北的大动脉,给国家和区域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大运河申遗开始是因为南水北调需要借助大运河古老的河道输水,相关考古和工程建设触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问题。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实力不断提升,2007年9月,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落户扬州,这项具体的、巨型的、复杂的国家文化工程才真正启动。然而,大运河地域跨度之大,遗产类型之复杂,是申遗项目中从来没有过的。”冬冰说。

  申遗之前,大运河的保存状态并不算好,特别是北方不少河段已经断流、断航,有些残存的河道成了污水河、垃圾河。

  “申遗是对大运河文化价值再发现的过程,同时还是找回文化自信、担当文化重任的过程。”冬冰说,历经千辛万苦,大运河于2014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申遗成功,我们还大运河以尊严,让大运河以较好的保存状态传给后世,并融入到当下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服务。”

  ■十年之获,河城共兴写新篇

  “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扬州并没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是以一系列具体行动,向世人展示了‘运河长子’的眼光、内涵、拼搏意志,以及反哺母亲河的作为和努力。”冬冰说,大运河申遗提升了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对扬州来说,这种认识正在不断深化,谱写了河城共兴的新篇章。

  ——通过大运河申遗,对遗产价值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特别是城市的特质。这10年,城市的管理者提出建设运河名城、精致扬州,以及“城市建设要服从于古城保护,古城保护要服从于大运河联合申遗”,不跟一线城市比高楼,而是比秀气、比大气。

  ——在城市发展中提出了用规划来引领,通过制定相关保护规章规定来强化城市长效建设与管理。如建立了考古前置等规章制度,出台了扬州文化遗产管理办法、扬州地下文物保护办法、大运河保护条例、扬州城遗址保护规划、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等。

  ——加强古城风貌保护,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在申遗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扬州整治了运河两岸环境,实施了三湾片区、宋夹城、瓜洲片区的整治,邵伯古镇、明清运河故道的修缮,让城市变得更美。

  ——在加强研究和传播,深化活化利用方面,建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河大剧院、非遗珍宝馆,创成“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市民在申遗过程中耳濡目染,享受到申遗的成果,也成为保护运河的主力军,“爱扬州、爱运河”蔚然成风。

  “通过大运河申遗,我们修缮保护利用了一大批文物遗存,东关街、皮市街、仁丰里这些城市老街区恢复兴盛,邵伯等古镇发生巨大变化,有力推动了文旅融合发展。”冬冰说,特别是每年召开的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全球运河城市会聚扬州,围绕面临的共性问题进行讨论,为科学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扬州的具体行动和成功实践,给大家提供了参考和研究的范本,极大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资源整合,利用好宝贵遗产

  在冬冰看来,这10年扬州在大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河道航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未来,在大运河文化建设过程中,需把分散的文化遗产资源整合好、利用好,在打造独特的城市文化印象方面可以将打造五个“都市文博集聚区”作为抓手。

  一是以“两馆两园”(隋炀帝陵博物馆、扬州城遗址考古博物馆、隋炀帝陵遗址公园、扬州城考古遗址公园)为“高峰”的蜀冈南缘文博文创集聚区;二是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瓜洲闸及泵站、归江和迎江水利枢纽为“高峰”,以邵伯、湾头、大王庙、大水湾、文峰寺、高旻寺等为重要节点的带状市区段运河遗产集聚片区;三是以扬州非遗珍宝馆等为“高峰”的北护城河技艺和工艺类非遗保护、展示及产业化的文博文创集聚区;四是以双东、仁丰里、皮市街、南河下及盐宗庙、汪鲁门等一大批国保、省保和中国淮扬菜博物馆为“高峰”的明清古城生活体验文博文创集聚区;五是以扬州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音乐厅、运河大剧院、国展中心为“高峰”的环明月湖文博文创集聚区。

  冬冰说,扬州的产业带和城镇带都是沿长江和运河布局,在更大空间范围上,扬州沿江的“一横”与大运河的“一纵”可以建成一个大概念的“大运河原点城市公园”或“江河交汇国家文化公园”。通过进一步规划建设和贯通大运河绿道和扬州段长江滨江绿道,完善沿线景观和文旅服务功能,让雄浑的大江风情与秀美的运河风光被市民和游客亲近和感知,使之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地标、扬州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记者 王鹏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