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大思政课 | 善用大思政课培育新时代青年先锋

大思政课 | 善用大思政课培育新时代青年先锋
2024年06月20日 10:22 人民论坛

  2024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新时代青年个性鲜明、思维活跃,正处于最需要正确引导和精心栽培的关键时期。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思政课教师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善用大思政课培育新时代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青年先锋。

  善用大思政课培育青年成为爱国先锋。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更是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历史已经证明,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的那一天开始,中华民族的复兴就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紧紧结合在了一起。只有将爱国与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才能真正地坚持爱国主义、践行爱国主义。这样的爱国主义才更鲜活、更真实、更值得追求。新时代青年爱国就要在个人奋斗过程中将“小我”与“大我”联系在一起,将个人奋进的脚步和祖国发展的脉搏共进程、同频率,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才能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顺势而为、建功立业。

  善用大思政课培育青年成为时代先锋。从时代发展的历史大局中看,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一刻也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奋发图强和砥砺前行。新时代的青年更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有立鸿鹄志的高远境界,有登大舞台的硬核实力,更有出膺大任的信仰信心。所以我们看到一批批青年人正以朝气蓬勃、充满创新热情,担重任、挑大梁,积极创新创造,打破技术壁垒,实现跨越发展。在寄托着民族复兴的事业中,处处可见青年科技人才的身影,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蛟龙号”潜水器团队平均年龄32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新时代青年立足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创新创造传统方式、改革发展路径,用智慧和才干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用学识和本领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了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在引领时代的进步洪流中建功立业,开疆拓土。 

  善用大思政课培育青年成为人民先锋。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应当充分意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培养青年忠于人民、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怀,坚持“百姓之心为心”的初心使命,保持忠诚为民的信仰。广大青年要“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撸起袖子”,在为民解忧、为民服务中,提升本领才干,在不懈奋斗中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青年的奋斗目标。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所以,青年更要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向人民群众学习,要在党的领导下不负人民期待,勇担时代责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善用大思政课培育青年成为科学先锋。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回信中强调:“希望你坚守初心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大家继续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推动学科交叉与前沿创新,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作出新的贡献”。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战场,也是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基地。思政课教师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理念,青年对于科研的追求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青年不但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练就过硬本领,更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不断突破思想藩篱,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之中,应当把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要善用大思政课引导学生勇敢地肩负起历史使命,承担起时代责任,保持昂扬的心态,直面困难挫折,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勇敢接受挑战,在实践锻炼中淬炼自我,在重大考验中不断前行。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在党的领导下踔厉奋发、挺膺担当,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让青春之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芒,成为新征程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和新时代社会进步的架海金梁。

  (作者:大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许传洲,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臧桐)

  本文系辽宁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青年拔尖人才委托课题(项目批准号:2024lslqnbjrckt-09)“新时代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意义及其价值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